任正非创业经历 任正非创业经历简单描述

什么是强悍的创始人,什么又是成功的团队,任正非用行动传递信念 。
-
01.

任正非创业经历 任正非创业经历简单描述

文章插图
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
——
我们面对的这个世界很残酷 。
过去的一百多年,世界经济的竞争方式是以火车、轮船、电报、传真等手段来进行的,竞争强度不大,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在前一百多年,有序地、很好地获得发展 。
而现在,资源全球化配置,这使竞争的强度大大增强,差距越拉越大 。
光纤与计算机的发展,形成网络经济,使交付、服务更加贴近客户,快速而优质的服务;使制造更加贴近低成本;研发更加贴近人才集中的低成本地区……
世间管理比较复杂困难的是工业,而工业中最难管理的是电子工业 。
电子工业有别于传统产业的发展规律,它技术更替、产业变化迅速,同时,没有太多可以制约它的自然因素 。
汽车产业的发展,会受钢铁、石油资源以及道路建设的制约 。而用于电子工业的生产原料是取之不尽的软件代码、数字逻辑 。
展开全文
正是这一规律,使得信息产业的竞争要比传统产业更激烈,淘汰更无情,后退就意味着消亡 。
要生存,只有不断创新和艰苦奋斗 。
而创新也需要奋斗,是思想上的艰苦奋斗 。
华为由于「不幸的」进入信息产业,我们又不幸学习了电子工程,随着潮流的波逐,被逼上了不归路 。
一天不进步,就可能出局,过去30年信息产业发展史上,我们不断看到一些创新型小企业迅速崛起、成长为巨无霸,但是也看到老牌巨头企业迅速衰落、垮台 。
电子行业,将会永远供过于求,竞争极其残酷 。
我就举个例子来看:电子产品的性能、质量越来越高,越来越需高素质人才,而且是成千上万的需求,这些人必须有高的报酬才合理 。
但电子产品却越来越便宜,这就成了一个矛盾 。
任正非创业经历 任正非创业经历简单描述

文章插图
华为能有今天,我觉得我们仅是比其他公司对这个竞争残酷性早了一点点认识,才幸免于难 。
我们对著名跨国公司的能量与水平也还没有真正的认识 。现在国家还有海关保护,一旦实现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大家想一想,中国还会剩下几个产业?
为了能生存下来,我们的研究与试验人员没日没夜地拼命干,拼命地追赶世界潮流,我们生产队伍,努力进行国际接轨,不惜调换一些功臣,也决不迟疑地坚持进步 。
我的忧患意识来自对组织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警觉 。
世纪之交,我去了日本 。日本企业界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连续经历了10年低增长、零增长、负增长的情况,目前仍然在苦苦坚持中 。
谁能想到,这十年间日本经受了战后最严寒和最漫长的冬天 。正因为现在的所见所闻,是建立在这么长时间的低增长时期的基础上,这使我感受尤深 。
如今华为算是成功了吗?
当然不 。什么叫成功?
是像日本企业那样,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我觉得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 。
-
02.
不论规模,自我批判都很重要
——
自我批判是取得经验教训的好方法 。
我觉得,一个企业在创业初期,规模、资金、市场份额和知名度都很小时,领导者容易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与勇气,员工们也会有团结一致的斗志 。
然而当企业做大之后,领导者往往贪图安逸享乐,员工心态巨变,内部勾心斗角,企业亲和力急剧下降之后公司崩溃了,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