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该不该创业 人该不该创业( 二 )


这种因热爱而生的自驱性,会推动着你自我迭代 。自驱性的强弱因热爱程度不同而异,自驱性的持久因是否自律而不同 。毕竟,光有一腔热血的人比比皆是 。
03
抗压性
这是到创业公司考核员工的标准之一 。我把抗压性理解为稳定性,创业公司需要稳定性高的人,包括工作状态稳定,情绪稳定,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
在创业公司,除了大量的工作之外,基本每天都会做自己从来没做过的事情,很容易搞砸,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很低,即使自己很乐观,压力也是如影随形的 。加入公司 3 个月左右,我突然一直耳鸣,以为是晚上休息不好,后来合伙人跟我说她这样都好久了,就是压力大 。
我才意识到很久没有理自己的情绪了 。之后,也会偶尔周末去公园晨练,听听舒缓的自然音乐,看些喜欢的电影,去学习去思考......
有的人会化压力为动力,去做更多的工作 。当然,每个人释放情绪的方法不一样,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行 。
很多时候,我们把疲乏归结为压力大,实际疲乏只是过度劳累,真正的压力来自于焦虑和不确定 。记得许知远问陈嘉映:“现代人如何克服巨大的成功焦虑?”
陈嘉映的大意是,盯准一个事玩命干,直到你知道你干不了 。我们的行动好像一个目标,去做,去行动,去创造,才知道目标在哪里 。在你达到这个目的的时候,其实那个目的本身也在不断的变形 。什么是良好的生活啊,良好的实践就是目的本身 。
04
变化
选择了创业公司,就一定要有随时接受变化的准备 。这种变化可能是你做了一天的工作不需要做了,也可能是把你调到完全陌生的岗位,还可能是公司战略的临时调整 。
这些都很正常,创业公司小,可以随时根据市场调整自己,这点比大公司既快又容易 。
可是,当你辛苦做了一天的工作,完全不用了,你的情绪会一点不受干扰吗?当公司战略调整了,你觉得不对怎么办?当临时让你做的新事情效果一点都不好怎么办?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变化?
我也有过这样的不解,后来我发现,当你不纠结于这个问题本身时,就会解决 。让自己从这个思维中跳出来,站在公司的角度去思考 。特别是当变化失败的时候,可以总结反思,下次可以更好,但不要质疑自己所做的事情,不要质疑团队,也不要老板,因为他比任何人都希望这样做是对的 。一定要记住,创业本身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
05
自我认知
最近才越发体会到自我认知的重要,简单的说,就是对自己的了解程度,自我认知的第一步就是对自己诚实 。性格、意识、行动、注意力等多方面的觉察都是自我认知的范围,我只从定位和能力两个方面来说 。对定位的自我认知决定了你的发展空间,对能力的自我认知决定了你的工作效率 。
定位不是工作岗位给你的定位,也不是老板给你的定位,是你对自己在公司的定位 。有一次聚餐,老板说我的工作表现超出了他的预期,本来是当作普通员工招来的,正常上下班就可以了 。
其实从来公司的第一天起,我就没当做是朝九晚五的工作,因为喜欢这个事儿和这些人,想着大家一起实现更优质的学员体验,打造更实用的课程,帮助更多人成长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就不会局限于自己的工作,因为本身创业公司初期权责没那么分明,需要更多的承担,所以要给自己定位,也是确立自己加入一家创业公司的发心 。
我们大部分工作都是需要团队协作的,能力的自我认知可以让自己快速判断如何处理手中的工作,尽量不要让工作环节卡在自己的手里,要把这个球传下去,做不到要及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