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唠叨是因为爱你?但凡有点脑子,都不会拿这句话当挡箭牌( 二 )


试想一下 , 说什么做什么 , 都要按照别人的意愿行动 , 又怎么能指望他明白活着的意义呢?
过度的唠叨会让孩子失去信心 , 失去主动性 , 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很多妈妈也意识到这一点 , 但就是忍不住的唠叨 。 一唠叨就发火 , 一发火就后悔 , 五分钟之后再继续唠叨 。
为什么妈妈会忍不住用唠叨来表达自己的关怀呢?如果唠叨是一种病 , 那病因就在妈妈自己身上 。
02
唠叨的病因在妈妈自己身上
在《不急不吼做妈妈》中 , 山崎房一指出 , 妈妈喋喋不休是因为理想和期望的落差 , 有来自自己的 , 也有来自孩子的 。
妈妈唠叨是因为爱你?但凡有点脑子,都不会拿这句话当挡箭牌
文章图片
理想和期望的落差
有的妈妈曾经想过做音乐家 , 做舞蹈家 , 但现实当中她只是一个家庭主妇 。 她把自己希望和现实的落差投射到孩子身上 , 她希望孩子不仅延续她的血脉 , 更延续她的梦想 。
性格懦弱的妈妈更希望孩子变得强势 , 不像自己一样软弱被人欺负;曾经因为五音不全被人嘲笑 , 没有任何才艺的妈妈 , 会更想让孩子多才多艺 , 自己受过的苦 , 不想让孩子再受第2遍 。
所以妈妈理想和期望的落差会让妈妈对孩子寄予厚望 , 一旦孩子达不到 , 妈妈心中的失望、不甘心就会转化成喋喋不休的唠叨 。
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不管是我们的妈妈 , 还是我们成了妈妈 , 我们都喜欢唠叨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
妈妈唠叨是因为爱你?但凡有点脑子,都不会拿这句话当挡箭牌
文章图片
“后代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是英国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提出来的 , 奥利弗认为 , 子女和孩子的关系就像人质和绑匪 , 在斯德哥尔摩绑架案中 , 人质同情依赖认同绑匪 , 在亲子关系中 , 孩子会对父母的行为产生更强烈的认同感 。
曾经参加过“妈妈讲座”的一位妈妈说 , 她在结婚前曾痛下决心 , 绝不像妈妈一样唠叨 。
可生完孩子之后她发现 , 她和妈妈变得一模一样 。 情绪不稳定的妈妈养育出情绪不稳定的孩子 , 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又成了妈妈 。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 一代一代地传递 , 唠叨成了妈妈的代名词 。
03
做出些许改变 , 变成“不唠叨”的妈妈
唠叨并不是一种遗传疾病 , 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的 。 只要做出一些改变 , 我们就能戒掉唠叨 。
妈妈唠叨是因为爱你?但凡有点脑子,都不会拿这句话当挡箭牌】喜欢并承认真实的自己
在《不急不吼做妈妈》中 , 山崎房一强调 , 孩子不应该成为妈妈的“分身” 。 妈妈理想和现实的偏差 , 妈妈没有完成的心愿 , 不是孩子背负起来的责任 。
妈妈唠叨是因为爱你?但凡有点脑子,都不会拿这句话当挡箭牌
文章图片
要戒掉唠叨 , 妈妈首先要喜欢并承认真实的自己 。 只有对自己的生活满意 , 才不会把期望附加在孩子的身上 。
怎样喜欢和接受自己?凡事都有两面性 , 妈妈要善于找到自己的优点 , 正视自己的缺点 , 不做“缺点放大器” 。
性格懦弱是缺点 , 但温柔就是优点;强势是缺点 , 有主见就是优点 。 人无完人 , 不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较 , 接受自己 , 适当做出改变 , 是戒掉唠叨的前提条件 。
用“肯定和认可”代替唠叨
山崎房一认为 , 孩子是慢慢变强的 , 孩子需要妈妈的帮助 。 他会从妈妈的言语中获得自信 , 慢慢成长 , 妈妈的作用就在于赋予孩子自信 。
经常被唠叨“你不行”的孩子 , 就会真的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