踔厉奋发芙蓉国里尽朝晖( 三 )


本报采访人员 王云娜
盛夏洞庭湖,芦苇拔节生长,成排连片在风中摇曳 。
“这可是种菇的好原料咧!”沅江市芦苇产业转型管理办公室科研人员石跃龙说 。
沅江市地处南洞庭湖腹地,拥有45万亩优质高产苇田,年产量30多万吨 。2018年起,制浆产能全面退出沅江,芦苇变得“一文不值” 。
石跃龙说,废弃芦苇长期浸泡后,会导致局部水域氮、磷和其他化合物指标严重超标,影响鱼虾生长,“冬天芦苇干枯,一旦失火危害也极大 。”
芦苇产业何去何从?想起小时候在芦苇荡里采蘑菇的场景,石跃龙大胆提出:驯化野生蘑菇,人工培育芦菇 。
在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的支持下,石跃龙甄选出胶状鳞伞菌、春生田头菇和大球盖菇3个品种,用时近两年攻克菌种培育、芦苇发酵等技术难关 。
种芦菇赚头如何?石跃龙算了笔账:从收割、运输到发酵,一吨芦苇成本300多元,经芦菇转化吸收后产值达到5000元左右,亩产值达7.5万元 。
以芦菇驯化为基础,沅江市与省内科研院所加大合作力度,为芦菇培育、保鲜、深加工等产业链各环节提供科技支撑 。
今年上半年,沅江市芦菇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消耗芦苇约1万吨 。接下来,沅江市将借助冷链物流销售鲜食芦菇,进一步扩大芦菇种植面积 。
近年来,湖南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因地制宜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2021年,湖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62.4亿元、农业产值3532.9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56倍、1.33倍 。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28日 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