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业大事!券商年度大考放榜,这次"一对一"通知,所为何因?这些券商获评A类( 二 )


有券商人士表示,过去监管就有“证券公司不得将分类结果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的要求,如今监管不对结果进行公示,进一步从制度上限制了券商对于分类结果的使用用途 。
券商中国采访人员注意到,在历年分类结果公布的文件中,监管都会强调:证监会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对不同类别的证券公司在监管资源分配、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频率等方面实施区别对待的监管政策 。分类结果主要供证券监管部门使用,证券公司不得将分类结果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 。
采访人员注意到,此前,监管已经取消了对于上市券商在中期报告中涵盖证券公司分类结果的披露要求 。2020年9月18日证监会修订了《关于加强上市证券公司监管的规定》,其中就提到,为落实新《证券法》和“放管服”改革要求,减轻上市证券公司负担,取消了月度经营数据和中期报告涵盖证券公司分类结果的披露要求,使得上市证券公司信息披露频率和内容与包括银行等在内的其他上市公司保持一致 。
万和证券研报显示,分类监管制度自2009年出台以来历经3次修订,2020年7月为第三次修订,对投行、资管、机构服务、财富管理等业务评级做出优化,细化投行评价方式、引导资管业务结构调整、新设财富管理业务评价指标、完善信息技术投入评价方式 。
分类结果将影响创新业务资质等
自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实施分类监管制度以来,有效促进了证券公司加强合规风控、增强核心竞争力 。对于券商而言,“分类评级结果”这根指挥棒,也意义重大,直接影响到业务开展 。
万和证券研报分析认为,评级结果将影响券商创新业务开展 。分类评价结果将会对券商风险控制指标标准和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及监管检查频率、创新业务资质、投资者保护基金缴纳比例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券商整体经营业绩 。
华金证券研报则提到,分类评级是监管层对券商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合规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及业务发展状况的综合评价,直接影响券商投资者保护基金计提比例;净资本、风险资本等核心监管指标计算标准;同时也会影响到新业务资格、监管资源分配、现场/非现场检查频率等 。
根据华西证券梳理,券商分类评级影响主要在多个方面 。
1)影响风险控制指标标准和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及监管检查频率 。
2)影响券商业务资质(增加业务种类、发行上市、新业务新产品试点) 。
证券公司分类结果将作为确定新业务、新产品试点范围和推广顺序的依据 。例如场外期权业务方面,AA级券商可以申请成为一级交易商(可在场内开展对冲交易),A级及以上券商可以申请成为二级交易商(可与一级交易商开展对冲交易) 。
3)影响投资者保护基金缴纳比例 。
《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第六章第三十一条规定,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结果,确定不同级别的证券公司缴纳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的具体比例 。根据现行规定,所有在中国境内注册的证券公司,按其营业收入的0.5%-5%缴纳基金 。
将文化建设、薪酬制度纳入考核
今年分类评价结果有何看点?
根据此前地方证监局下发的关于做好2022年证券公司分类评价工作的通知,在今年分类评价工作中,监管部门将对券商服务脱贫攻坚等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行业文化建设、服务新三板改革情况进行专项评价;对服务民企纾困、落实《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资管产品加大权益类投资等专项工作突出的券商予以适当加分激励,对落实专项工作不力的券商予以扣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