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2033字 , 阅读时间约4分钟
文章图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 现在小朋友之间的相处方式 , 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 大家小时候很少担心过融入不进其他小朋友的圈子 , 但如今 , 个别小朋友被孤立的现象越来越多 。
文章图片
有次姐姐和我讲起她家孩子出去玩的心酸历程 。 因为姐姐家孩子天生性格内向 , 不善与人交流 , 姐姐很想带他出门多参加小朋友们的活动 , 多认识一些小伙伴 。 在这个过程中姐姐就发现 , 每当她让孩子主动找组织融入时 , 总会被拒绝 , 这让姐姐很是苦恼 。
我问她你是怎么教孩子社交时 , 她回答我:“当然是让他过去问小朋友能不能一起玩啊 。 ”类似这种教科书式的打招呼后的回应 , 通常不像故事情节那么美好 。
文章图片
"教科书式"社交不管用?
当孩子聚成堆之后 , 有另外的小朋友想要主动加入时 , 大概率会被拒绝 。 妈妈们不少为此困扰 , 甚至还担心起了孩子未来社交会不会因此出现问题 。
“我能不能和你们一起玩啊?”这句话一开始就没有从孩子的视角出发 , 更多的是大人们将成人的思维方式硬套给了孩子 。 如果家长能用孩子的方式思考 , 就会发现 , 孩子的想法与大人是非常不同的 , 社交的方式也截然不同 。
文章图片
家长仔细观察可以发现 , 初识的小朋友们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一起玩游戏 , 很少有正式地说 , 我们一起玩吧 。 他们基本不会先介绍自己再与他人相识 , 反倒显得更随意一些 。
曾经有关专家这么说过 , 让孩子去询问其他同龄者能否一起玩 , 其实是在给其他孩子拒绝的机会 , 有时其他孩子并非故意拒绝 , 可能他们也缺乏一定的社交技能 , 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样的问题 。
文章图片
【还在让孩子用“教科书式”社交?孩子的朋友“反减不增”】比起这种申请方式的入团 , 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首先不要让孩子突然出现打断其他孩子正在玩耍的过程 , 可以换一个渐渐融入话题的方式 。 比如看到小朋友在聊关于哪部好玩的动画片 , 可以让孩子尝试着加入并发表一些自己有意思的想法 。
文章图片
例如在幼儿园看到别的小朋友正在玩积木或者布娃娃 , 这时就可以让孩子上前用询问式的口气问这个玩具怎么玩 , 或者分享自己觉得好玩的玩具 。 这种慢慢增加参与度的方式会让整个气氛更融洽 。
我有一次在亲戚家特意观察两个陌生的小朋友 , 想看看他们是如何慢慢玩在一块的 。 我发现他们经常会因为发现了同一个有意思的玩具或活动而玩在一块 。 通常其中一个先发现某个小汽车飞起来很帅 , 另外一个就会说 , 确实很厉害啊 , 我们要不要一起玩?
文章图片
如何帮孩子融入集体?
李岩老师曾经说过 , 想要融入一个集体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 一个是能做到遵从组织的某种规矩 , 二是能为这个集体做出自己的某种贡献 。 那么 , 爸妈具体应该如何下手呢?
文章图片
第1 , 留意细节
孩子通常都处于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的时期 , 他们想参与其他小朋友的理由 , 不是觉得他们的活动好玩 , 就是觉得他们玩的玩具好玩 。
- “懒”父母和“勤快”父母有啥区别?不用理论,看看孩子就知道了
- 养育男孩的家长,在儿子12岁之前,一定要教会孩子“四个技能”
- 幼儿园老师:不想遇到这两种,接送孩子的家长,很让人“心累”
- 爱哭与不爱哭的孩子,长大后的差别真不小,你还禁止孩子哭闹吗?
- 将100位哲学大师请回家,培养孩子思辨能力
- 孩子的书包里都装了什么?大蒜、包子、彩纸……堪称“百宝箱”
- 具备这四个特征的妈妈,培养出来的孩子会更优秀,看看你占了几个
- 你知道宝宝吃没吃饱吗?别忽视孩子的饥饿信号,正确掌握判断方法
- 孩子不上进?可能是父母不懂“增减效应”,合理运用孩子更努力
- 美国心理学家:“玩具多”和“玩具少”的孩子,长大后的差距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