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巨头竞争的下半场开启: 华熙生物憾失“瘦脸针”先机

作者: 刘晓颖
曾有第三方机构做过调查,在中国最受消费者欢迎的非手术类医美项目排名中,肉毒素受欢迎度仅次于玻尿酸,排名第二 。
公开资料显示,肉毒素又称肉毒杆菌内毒素,因可以使肌肉废用性萎缩,来达到修饰轮廓的作用(即去皱和瘦脸),人们常说的“瘦脸针”即是相关产品之一 。
不少国内企业早就瞄上了这一赛道,展开布局 。2015年,华熙生物(688363.SH)旗下的子公司便与韩国肉毒素企业Medytox(美得妥)在中国香港成立合资公司——华熙美得妥股份有限公司(Medybloom) ,并先后出资5000万港元、1678万港元、1200万港元,进行该肉毒素在中国内地的独家开发、拓展及销售工作 。
华熙生物对其寄予厚望 。2019年,华熙生物称,Medybloom系公司重要的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 。
如今7年过去,新的商业对手进入市场风生水起,但双方合作的计划迟迟不能落地,华熙生物只好向韩方发出律师函,终止合作 。
迟迟未获批文是主要原因 。“在当前国内对美容美妆产业加强监管的情况下,想要获得批文,还是很有挑战的 。即便是国外相关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也是需要符合中国现行政策和法规要求的 。”亿优美数字供应链平台创始人、日化专家白云虎向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对华熙而言,这样的结果应该是其需要承担的后果 。个人认为,这也是目前上市美妆企业在投资、并购道路上‘交学费’的必经之路 。”
合作伙伴纠纷不断,华熙“忍痛止损”
众所周知,韩国是美容、整形大国,医美领域大小厂商众多,参差不齐 。但华熙生物相中的Medytox并非无名之辈 。
根据该公司中国官网的信息,Medytox于2006年第一个拿到韩国国内肉毒素许可证,自从2006年旗下A型肉毒素Meditoxin上市之后,Medytox表现出十分惊人的增长,自2009年起在韩国市场占有率接近40% 。2020年该公司的营业额为2059亿韩元(约合10.7亿元人民币) 。
虽然合资公司已经成立多年,但华熙生物和韩国的合作却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 。而两年前Medytox在韩国频频“爆雷”更是让双方的合作陷入“泥潭” 。
2020年6月18日,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表示,从当月25日起,吊销韩国知名生物制药企业Medytox公司的三款肉毒素的产品许可 。被吊销许可的是公司生产的A型肉毒素Meditoxin50、100、150三种规格的产品 。韩国食品医药品安全厅认定,该公司在生产肉毒素的过程中,使用未经批准的原液,通过材料造假获得流通许可,违反了相关法律,并要求公司召回和销毁有关产品 。
彼时,韩国JTBC电视台报道,Meditoxin自2006年被首次生产以来,有三分之一的产品因为效果不佳被销毁 。按照韩国相关规定,如此高的产品不合格率将被要求暂停生产,而为了保持生产,Medytox采取了销毁编号以提高合格率和私自使用实验用原液替代等行为 。
同年10月,韩国当地媒体报道,称Medytox与没有支付货款的经销商发生了法律纠纷,Medytox起诉该经销商,要求赔偿105亿韩元;经销商反诉Medytox忽视了对未经中国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医疗产品交易风险的预警,导致其付出了代价 。
由于合作事宜久拖不决,华熙生物决计终止合作 。8月1日晚间,华熙生物发布公告称,7月29日,公司全资子公司钜朗公司已委托律师向Medytox发出律师函,行使其权利终止及/或撤销及/或解除合资协议及依据合资协议签署的其他相关协议,并保留就此事追究Medytox相关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
对于拟终止合作的原因,华熙生物表示,Medytox自合资协议签署后从未向其提供任何相关产品以供销售 。此外,Medytox于中国注册的肉毒素产品注册状态自2019年11月11日起至今,一直为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审评审批中”,至今未完成产品注册手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