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刺客”神出鬼没 权益保护以何为“盾”

以为吃的是新鲜现炒没想到是预制菜;点餐时不告知结账时才发现餐位费、服务费收费竟达50元……
“消费刺客”神出鬼没 权益保护以何为“盾”
本报采访人员 柳姗姗 彭冰
阅读提示
继“雪糕刺客”后,各种消费领域的“刺客”不断出现 。有消费者遭遇烫头分区收费、纹眉按根收费,近期,餐馆提供预制菜是否需要提前告知又引发热议 。不少消费者表示,如果事先知道吃的是预制菜可能没法接受 。律师表示,这些“消费刺客”之所以让人有被刺感,是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并不十分清楚,消费后认为与实际内容和价值不相匹配,而消费者有知情权,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 。
【“消费刺客”神出鬼没 权益保护以何为“盾”】前脚点餐后脚菜品就上桌,馆子里的菜究竟是厨师新鲜现炒还是热一下就能吃的预制菜?近日,饭店和外卖提供预制菜是否需要提前告知引发热议 。不少消费者在参与调查时表示,如果事先知道是预制菜就不会吃,商家应该提前告知 。
从后知后觉吃到预制菜,到烫头分区收费、纹眉按根收费,再到只能打粉后才能称重计价的保健品营销策略,消费市场上,神出鬼没的“刺客”不只有雪糕 。在消费者不能全面知悉商品信息的情况下,难免被“刺”上一刀 。面对防不胜防的“刺客”套路,维护消费者权益应以何为“盾”?
默认是“新鲜现炒”实际吃到预制菜
“我前两天去一家餐厅吃饭,他们家最招牌的就是酸菜鱼 。他们把酸菜鱼分成两个菜,一个叫霸王酸菜鱼,98元一斤,3斤起卖,一个叫经典酸菜鱼,98元一份 。一个做餐饮的朋友跟我说,贵的那个是厨房现杀现做的,便宜的那个就是预制菜加热 。”
近日,北京网友赵小爅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了这段就餐经历 。她吐槽:“我清楚地记得,这家店以前只卖现做的酸菜鱼,188元一份,现在如果我想吃他家的酸菜鱼,要多付一倍的价钱……”预制菜是针对家宴大菜制菜程序繁杂特点,运用现代标准化流水作业,对菜品原料进行前期准备,简化制作步骤,经过卫生、科学包装,再通过加热或蒸炒等方式,就能直接食用的便捷菜品 。
“比如很多饭店里的油饼就是用冷冻的手抓饼做的,省下了聘请专业面点师傅的费用 。在连锁餐馆里,预制菜的使用不仅能节省人工与时间成本,还可以保证每家店口味一致 。”曾在一家速冻调理品经销公司做过销售员的王宝仁告诉采访人员,普通人或许注意不到下馆子吃的是不是预制菜,但业内人就能分辨出来,不管是色泽还是口味,跟新鲜现炒的就是不一样 。
今年2月,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显示,62.32%的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口味一般”,3.32%的消费者觉得“预制菜口味较差、不好吃” 。得知自己下馆子吃的竟是预制菜,不少消费者感觉被“刺”了一刀 。
“之前图方便,我在网上买过红烧牛肉、梅菜扣肉和麻辣龙虾尾的预制菜,口味一言难尽,尝鲜后就没再买过了 。最近看了新闻才知道平时点外卖、下馆子也可能吃的是预制菜,如果事先知道,我肯定是没办法接受的 。”长春消费者于莹莹说 。
赵小爅在短视频中说:“我的期待是外卖、餐馆在售卖预制菜时,明确告知消费者 。我们或许没有改变商业趋势的力量,但我们对吃下去的东西保有知情权 。”
各种“消费刺客”不断出现
继雪糕“刺客”引发热议,各种消费领域的“刺客”不断出现,涉及日常生活消费的各种场景 。
根据媒体报道,杭州的刘先生想去理发店做个普通的洗剪吹,洗完头后,工作人员推荐了一个398元的“服帖烫”,结果付款时竟发现是按区域算钱,他头上被分成了12个区域,费用总额为4776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