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的力量》:你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二 )


文章图片
02
TWO
好奇心到哪里去了
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 , 不良的依恋类型也会损伤掉孩子的好奇心 。 比如能够持续得到父母关照和爱护的孩子就容易和父母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 。 不稳定的关系 , 比如母亲情绪不稳定 , 忽冷忽热 , 就会在孩子和父母之间建立起回避型的依恋关系 , 你回家了 , 他也不感到开心 , 你出门了 , 他也不哭闹 。 如果父母对待孩子态度不好或者让孩子感受不到关爱 , 觉得处处都是危险 , 他就会不停地哭闹 , 发脾气 , 这就形成一种反抗型的依恋关系 , 他哭闹、发脾气的目的在于引起大人的注意 。 不管是回避型的还是反抗型的依恋 , 都是一种不良的依恋关系 , 都会损伤掉孩子的好奇心 。
有时候 , 我们也会见到有的孩子胆子特别小 , 不停地在哭闹或者撒娇 , 只想呆在母亲身边 , 哪里也不去 。 他总是害怕 , 他怕周围的世界给他带来危险 , 担心自己离开父母就会身处险境 。 说到底 , 这样的孩子 , 他的内心里是缺乏安全感的 。
由于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没有得到过来自父母亲持续的爱的关注 , 所以才让他们从小一直在不断地摸索和适应新环境 。 这种不断地摸索和适应的过程 , 让他感觉到世界充满了无限危险 , 所以他们就产生恐惧 , 以至于缺少足够的力量和能力去对外面的世界进行探索和感知 。
在儿童期到成人期 , 人的好奇心在不断演变 , “选择性概括”、“消极预期”和“慢性悲伤” , 成为阻碍好奇心发展的拦路虎 。
选择性概括就像一个人在拿着放大镜 , 仔细观察那些我们自认为羞愧不已的事情 。 当这种让人羞愧的事情越来越多地被放大镜找到以后 , 我们的大脑就被禁锢了 , 认为所有的事情都是不好的 。 本来好奇心还可以引导我们的注意力去往别处 , 从而调和我们对事情的看法 , 但是由于深陷选择性概括的负面泥潭 , 我们好奇心的魔力会瞬间消失 。
消极预期则是对未来的消极想象 , 即人们总是把事情的结果中的灾难性场景预设得很清楚 。 在一项未知的事项探索过程中 , 会有一些积极的预期 , 甚至这种消极预期会是灾难性的 。
一般来说 , 能够预见到未知事项的不良预期 , 是好事 。 这样 , 我们就可以去早早地进行预案 , 减少灾难的发生 。 但有些人往往认为灾难性要大于建设性 , 认为未知的探索是不值得或者不能去做的 , 所以 , 这也就阻碍了我们好奇心的探索动力 。
慢性悲伤是指由于在生活中遭遇变故后 , 引起的悲伤情绪不能被消化 , 从而长期渗透到我们的骨子里 , 让我们不断缩减社交活动 , 变得越来越自闭 。 陷入慢性悲伤的人 , 面对一切都不感兴趣 , 不好奇 , 失去同外界的联结 , 并且会像陷入流沙一样 , 越陷越深 。
《好奇心的力量》:你为什么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文章图片
03
THREE
为何我们需要好奇心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事件 , 打破我们原来的平静生活 。 但是这些意外事件中 , 有些是我们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 , 有一些是无法改变的 。 无法改变的意外就给我们造成了一些小危机 。
面对这样的危机 , 想要改变现状 , 最好的办法是改变自己的想法 。 当你的想法改变了 , 你才会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处境 , 情绪也会发生持续的改变 , 然后你的身体会不断地放松 , 甚至灵机一动 , 就想出新的解决方案 。
但是人们往往会在看待问题时进入思想的“高速公路” , 用惯常思维来解读事物 , 而不去做深入地思考和探究 。 人们会由当前的处境迅速导入到一种情绪中来 。 这个过程忽略了中间的一道桥梁 , 即我们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