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刚堂|郭刚堂:走出“失孤”的日子( 二 )


文章图片
9月11日,李太屯小区,郭刚堂展示他曾经插在摩托车上的寻人旗子 。新京报 汪畅 摄
又过了几天,他终于忍不住将消息告诉妻子 。一个多小时内,妻子一会儿哭一会儿笑,躺在沙发上反复念叨“可找到了” 。可又自责,觉得自己没看管好孩子 。不过无论如何,孩子找回来了,这就是一件高兴的事,平复了心情,妻子张文革感叹,“孩子找到了,以后就剩高兴的事儿了!”
那些天,郭刚堂一直在想,认亲现场一定不能哭 。“我以前也见过那么多团圆的画面了,觉得不会哭的 。”可没想到,当郭振将那双壮硕的胳膊朝他伸出,扳过他的肩膀,喊了一句“爸、妈”,眼泪还是止不住地淌在脸上 。
好消息传得很快,社区的工作人员都说,早就尝到了郭刚堂托侄女儿去发的喜糖和花生 。朋友们也在等着郭刚堂闲下来,去酒桌上“大醉一场” 。
郭刚堂说,认亲之后,他们夫妇常和郭振聊天 。他坦言不像面对日夜看着长大的孩子那样直接,但聊天也没有那么小心翼翼,一切都在自然而然地发生 。聊天内容大多是嘘寒问暖,“天冷了,就提醒他添件衣服 。”前段时间,河南暴雨,他拿出在各大平台直播所得的打赏,全部捐给了当地几个驰援河南的救援队 。他给孩子发去消息,提醒他注意安全 。孩子回复,“爸,我会注意的 。”
郭振现在是一名老师,教师节当天,郭刚堂特意发朋友圈说,“老师,您们辛苦了,谨祝节日快乐!”他没有单独给郭振发消息,“朋友圈他肯定能看到,他看到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
护家的想法
面对前来采访的采访人员,郭刚堂先要约法三章:不问郭振的事,不进家门,不采访家人 。
面对提问,他反复提及“顺其自然”,希望尊重每个人的意愿 。他实在担心自己家人和养家人受到网络舆论的伤害,三番五次请求大家别再发表关于孩子应该留在哪儿的意见 。回避得多了,他有时也对采访人员憨憨一笑,“有时候觉得你们可怜,就是为了这个事来的,但是我不能说 。”
后来发生的一切,让郭刚堂更加笃定了护家的想法 。《失孤》原型找到孩子的消息被媒体报道后,关注度一下子飙升 。孩子决定在养父母处生活,而自己也不打算追究养家的责任,这样的消息放出来后,很多评论让他想不通,明明郭振是受害者,为什么还有人对他横加指责?
说到这里,郭刚堂伸出右手,用力地拍在桌子上,“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我们想要的是什么”,他眉头微皱,脖子拉长,身子挺得笔直 。旋即又恢复了平静,一如以往 。
泡在网上多年,郭刚堂知道舆论有多可怕 。他反复提及“错换人生28年”的新闻,感叹两家人或许本不必闹得这么僵 。类比到自己身上,他觉得自己的家事没必要让外人知道,他害怕外人的评论淹没自己好不容易找回的亲情 。在郭刚堂的心中,只要孩子能健康地回来,就是最大的幸运 。
可媒体的约访还是接踵而至,公安部也发来消息,希望他录制一段视频,讲述团圆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会怎样度过 。就连在小区公共座椅上排排坐的老奶奶们,看着摄影机随郭刚堂走来走去,也自言自语,“也不知道他小孩哪天来这儿看看?”郭刚堂直言自己不想接受采访,但又需要媒体,“后续的寻亲工作还需要关注度 。”
这段时间,他有时会想起曾经帮助过的家庭 。以前有过不理解,为什么孩子找到之后,双方的联系不再热络 。如今他懂了,谁都希望回归家庭,好好生活 。而不打扰,就是外界对他们最大的善意 。
于是,他用尽力气帮每个家人躲避镜头 。而自己,即便回到家,也依旧选择不发声 。为了躲避“围追堵截”的采访人员和随时随地直播的网红们,他甚至一个多月没去打篮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