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亲子作业”变成家长的“亲自作业”,别让家园共育变了味( 二 )


(二)家庭层面
1.家长缺乏对孩子引导
亲子作业的完成是有步骤有顺序的 , 然而部分家长追求速度和效率直接插手孩子制作完成过程 , 缺乏对孩子的引导 。 家长会觉得孩子不会做或者没有足够时间去做 , 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言语鼓励和启发 , 而是直接代替孩子完成任务 。 打击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亲子作业失去意义 。
孩子的“亲子作业”变成家长的“亲自作业”,别让家园共育变了味
文章图片
2.家长重结果轻过程
在不少家长看法中 , 亲子作业过程中的两小时不及作业完成发布社交圈的两分钟 。 重结果轻过程 , 亲子作业将失去寓教于乐的特点 , 变成家长的负担和孩子的压力 。 重结果轻过程也会变成老师给家长“找事儿” , 变成了“不讨好” , 增加家园矛盾 。
3.家长的参与度不足
幼儿园孩子的家长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观念不一 , 因此他们对于亲子作业的理解和态度也有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 于是有积极配合完成的家长 , 也有从不理会老师的家长 。 孩子脱离家长协助 , 很难最终完成作业 。 同时本身就坚持陪伴幼儿的家长 , 被迫完成各种趋于形式的亲子作业 , 抵制不参与也是存在的现象 。
孩子的“亲子作业”变成家长的“亲自作业”,别让家园共育变了味
文章图片
别让家园共育变了味 , 做好亲子作业
(一)幼儿园方面
1.园所提前合理规划各年级各班级每学期亲子作业的布置和实施 , 具体到每月每周的任务 。 不能总是因检查就搞突击 , 临时布置亲子作业给家长会造成不小的困扰 。 园所又要求家长保质保量 , 让家长对亲子作业产生极为反感的态度 , 并给教师工作开展造成较大障碍 。
2.减少亲子作业的功利性 , 禁止班级教师物质奖励亲子作业 , 严禁亲子作业打卡签到发圈 。 园所坚决不能用家长和孩子的亲子作业园所免费的宣传工具 , 以达到扩散园所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目的 。
3.提前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 , 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情况 。 园所在安排班级布置亲子作业时要考虑周全 , 尊重每个家庭每个孩子 ,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内心感受 。
孩子的“亲子作业”变成家长的“亲自作业”,别让家园共育变了味
文章图片
(二)教师方面
1.明确亲子作业的主体是孩子 , 杜绝亲子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 因此要设置合理科学的难度 , 符合孩子身心发展水平 。 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 让家长成为亲子作业过程中的引导者、协作者 , 而不是包办代替者 。
2.提高亲子作业的含金量 , 重质不重量 。 亲子作业在于少而优 , 不在于多而次 。 有效的陪伴 , 有质的任务 , 才能使亲子作业的过程有趣有益 。 让幼儿有意愿 , 让家长有参与 。
3.亲子作业布置前教师有讲解 , 告知每次作业的目的及意义 。 通过每次不同的亲子作业 , 孩子得到哪些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 不能只是布置任务 , 家长负责完成的无意义作业 。 对于亲子作业的内容、材料、作品样式、完成时间、质量要求等教师都要有明确规定 。 家长清楚了解各项要求和自己与孩子要做什么,才有可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
4.学会丰富亲子作业形式 , 不局限于绘画和手工 。 坚持创新是教师教育教学发展的关键 , 亲子作业的形式内容要跟上时代 。 结合大数据信息化的教育需求 , 与劳动教育传统教育传承的时代背景 , 亲子作业也可以是具有趣味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游戏活动 。
孩子的“亲子作业”变成家长的“亲自作业”,别让家园共育变了味
文章图片
(三)家长方面
1.帮助孩子树立正确价值导向
幼儿园孩子由于年龄小 , 心理发展不完善 。 易产生攀比心理 , 在亲子作业活动中 , 希望得到教师表扬 , 就想家长全权代劳完成 。 家长要转变纠正幼儿错误观念 , 告知幼儿自己尽量独立完成的就是最值得称赞的 。 要和自己比较 , 树立正确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