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亲子作业”变成家长的“亲自作业”,别让家园共育变了味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
在孩子入园前的新生家长会上 , 家长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一定是“家园共育” 。
孩子上幼儿园了 , 不是家长就解放了 。
教育孩子不光是幼儿园老师的事儿 , 为了让家长加入家园共育之中 , 幼儿园则想到了很多方法 。
除了定期的亲子活动外 , 经常的亲子作业则更是普遍 。
家长们在离开被作业折磨的多年后 , 为人父母却重新经历起作业的恐怖 。
孩子的“亲子作业”变成家长的“亲自作业”,别让家园共育变了味
文章图片
亲子作业是增进亲子感情 , 增强家园互动的有效形式 , 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 。
然而在实际教学和完成过程中 , 出现了不少问题 , 让亲子作业违背了初衷 , 流于形式 。
如今幼儿园的亲子作业让多数家长感到十分头疼和困难的 , 家长能理解和接受亲子作业的存在 , 并认识亲子作业是有利于增进亲子感情的 。
但由于幼儿园对亲子作业定位的不明确 , 以及家长群体存在的错误观念 , 让亲子作业出现问题并失去积极意义造成不利于影响 , 形成家长巨大的负担 。
孩子的“亲子作业”变成家长的“亲自作业”,别让家园共育变了味
文章图片
发现亲子作业实施中的问题 , 并调整策略和对策改善亲子作业的布置 , 帮助幼儿及家长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 真正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
拒绝“亲子作业”变成“亲自作业” 。
亲子作业实施中的主要问题
(一)幼儿园层面
1.亲子作业设置难度不合理
亲子作业的完成者 , 是孩子和家长 , 但在完成的过程中主体应该是孩子 , 并非父母 , 父母起到的是辅助作用 。 然而由于亲子作业设置的难度不合理 , 老师布置的亲子任务高出了幼儿的发展能力与严重脱离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 造成了亲子作业过程中主体被迫由孩子变成了家长 , 亲子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 另外难度过高 , 孩子自主完成作品的作品观赏度较差 , 家长们为维护幼儿自尊心 , 家长就会尽其所能去代替完成 , 从而忽视了作品的真实度 。
孩子的“亲子作业”变成家长的“亲自作业”,别让家园共育变了味
文章图片
2.亲子作业布置功利性太强
亲子作业的首要目的是帮助和监督家长学会陪伴孩子 , 让家长能够关注孩子教育成长和学习 。 目的本是单纯的 , 可部分幼儿园的亲子作业的功利性却太强 。 如让家长和孩子作业要打卡和签到 , 还要照相发朋友圈 , 甚至是积攒和投票 。 在收集完亲子作业作品后 , 孩子除了得到教师口头上的表扬外 , 还有物质上的小奖励 。 出现孩子为了得奖而完成亲子作业 , 家长为了孩子获奖而代替包办完成的不良局面 。
3.亲子作业价值导向出现偏差
亲子作业的评价标准 , 就不能以“美观度”“快捷度”作为评判的项目 。 否则一些幼儿和家长就图方便网上购买成品半成品 , 或者作假麻烦他人完成等等 。 亲子作业要以“创意度”“参与度”“用心度”等方面作为评判标准 , 避免以物质性的奖励 , 多以适合的语言进行鼓励 。 出现价值偏差的还有幼儿园老师 , 班级间存在相互比较 , 最终施加压力给孩子和家长 。
孩子的“亲子作业”变成家长的“亲自作业”,别让家园共育变了味
文章图片
4.亲子作业频率高和量度大
亲子作业的频率应该适当 , 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 教师要把握合适的频率和量度 。 可由于幼儿园的活动众多 , 亲子作业的形式和次数就很多 。 老师很清楚 , 有时候幼儿园为了应付检查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环境的创设,就会布置任务到每个班级 。 要求老师搜集一定数量的幼儿手工作品或者绘画来装饰幼儿园 。 因此临时的巨大工作量的任务 , 教师是无法独自完成的 , 不得不就麻烦孩子和家长了 。 另外每月的主题活动 , 和节日活动 , 又是需要常态的环创布置 , 亲子作业就成了定期的“交作业” 。 家长和孩子疲惫不堪 , 疲于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