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有什么节日藏族有什么节日 傣族的有哪些节日( 三 )


畲(shē)族:畲族过春节要舂糍粑,取其谐音,祝愿在新的一年里有好糍(时)运,日日粘粘(年年)甜 。畲族祀奉“盘瓠”祖先,大年初一,全家叩拜“盘古祖图”(根据盘瓠传说绘成的画像),讲述祖先创业的艰辛 。
僳僳(lì?sù)族:当地的傈僳族群众过春节,家家都要舂籼米粑和糯玉米粑,酿制香醇的水酒 。为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幸福,每家都要把第一舂的籼米粑放一点在桃树、梨树上 。除夕这天,不能到别人家吃饭,否则就会像月亮一样消失 。所以当天晚上,每个家庭成员都不能在外边,全家老小要聚集在一块吃团年饭 。在傈僳族、怒族的古老传说中,是狗给人间带回来谷种,傈僳族在新年祭祀时还要把一碗饭、一块籼米粑、一块肉先祭祀狗,表示对狗的回敬 。
仡佬(gē?lǎo)族 :仡佬族–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是仡佬族人民的春节 。因他们居住在气温较低的地方,到三月草木才开始发芽,春天才开始 。在这即将春耕大忙之际,大家团聚在一起过年,共同祈祷祖宗、山神保佑,诸事如意,五谷丰登 。又因清明节常在三月初左右,这样两个节一起过,所以将这一天定为仡佬年,也就是春节 。
东乡族:喜欢在春节期间打土仗,以示对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之情 。
拉祜(hù)族: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云南拉祜族的“扩塔”节(拉祜语为春节) 。除夕,每家每户要做象征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争先恐后跑到泉边,迎接象征纯洁、幸福的新水,以先得为快 。同时,带着礼品走村串寨、访亲问友 。
水族:端节是水族民间一年之中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水族有本民族的历法,以农历九月为岁首,每年农历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水历十二月至新年二月),每逢“亥日”,各村寨轮流“过子去作客吃酒 。为了不影响生产,节约财物,端节已改在三秋农忙之后农历十一月的第一个“亥日”举行,以庆贺丰收 。按传统习惯,过端节之前一个晚上,只能吃素 。民间传说:远祖在为自己四个儿子祝贺丰收时,由于过分的兴奋,不小心在上楼取肉时失足跌死 。为悼念死去的老人,后辈们决心在老人安葬之前不吃荤,而老人去世时的日子,正是端节的前一天 。所以水族有在端节前一天,或老人去世下葬之前不吃荤的习惯 。
佤(wǎ)族 :佤族在大年初一互相祝贺,特别要向寨子里的长者拜年 。拜年时,双方互赠芭蕉、糯米粑粑和甘蔗,象征团结和睦 。沧源等地的佤族男女在节日晚上聚在广场跳圆圈舞,老年妇女则穿长裙,几十个人为一队,手搭前人双肩,边唱古老的歌曲边轻移舞步 。
纳西族 :正月新春人们互相访亲拜友,轮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组织灯会,并与别村竞赛 。城市、乡村都办灯会 灯会节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纽梅说笑》、《老寿星放鹿》、《社戏夜明珠》、《狮子滚绣球》、《凰舞》等 。
羌(qiāng)族 :每家每户要做各种油炸面粉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过年要喝咂酒,大家围坛而坐,由最长者唱《开坛词》,然后用约二尺多长的麦管从左至右,依次咂饮 。
土家族:从正月初一前两天开始,第一天称大年,第二天为小年 。除夕夜,各家都燃起一根木柴,大家围坐聆听老人讲故事,守岁到天亮 。节日期间吃“红曲鱼”,以象征富富有余,还吃大锅烩菜,称合菜 。初三举行“摆手舞”会,参加者达万人之多 。此外,还有耍龙灯、舞狮子、灯会、戏剧、武术等活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