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名称列表 星座大全名字( 三 )


“盖天说”认为 , 日月总在大地之上运行 , 而“浑天说”中的天体是可以运行到大地之下 。落下闳在公元前110年至前104年制作“浑天仪”观测二十八宿的赤道距度(赤经差) , 并在《太初历》中将二十八宿与“二十四节气”结合起来 。“浑天说”的宇宙论知识 , 从汉武帝时代开始 , 才在中国天文历法中兴起并逐渐占据统治地位 。
直到今日中国还在应用的“汉历”(又称农历 , 阴阳历) , 都保留了“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在《太初历》中 , “二十四节气”中的奇数项称为“节气” , 偶数项称为“中气” 。例如 , “立春”是“节气” , “雨水”是“中气” , 以此类推 。农历月份的名称按照“中气”而定 , 如含“雨水”的月份叫正月 。“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使“二十四节气”这一周期的变化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变化协调配合起来 , 从汉太初元年一直用到明末 , 明末以后只作了小改 。
《太初历》规定:以冬至所在之月为十一月 , 以正月为岁首 , 将迎接新年与迎接春天统一起来;十九年七闰 , 但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 , 使中国的汉历科学化 , 更符合实际测定的天象 。
“浑天说”宇宙论
中国历法的核心思想来源于《周易》 , 遵循“阴阳互补原理” 。因此 , 中国汉历既要观测太阳的运动规律 , 又要观测月亮的运动规律 , 故一定是“阴阳历” 。其基本的核心思想还要遵循“五行生克原理” , 包容“木、火、土、金、水”的运行周期 , 更要体现“天地人合一”的整体哲学观 。故汉历一以贯之地采用“天干”“地支”排列组合的“干支周期” , 以至于六十年、六十日等特殊周期 , 被包含在历法周期之中 。使得中国的汉历无论如何改革 , 但是一年一年 , 一天一天依照“干支周期”排下去 , 从古至今没有发生差错 。
先秦时代的“古六历”建立在“盖天说”的基础上 , 基本观点是“天圆地方”;落下闳实际制作“浑天仪”和“浑天象” , 这个实物模型就是“天圆地圆”的“浑天说”的模型 。基于系统观测、数学算法、逻辑结构方面的一系列创新 , 形成的“落下闳系统” , 与比他晚200多年的古代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所建构的“托勒密系统”相比较 , 各有特色 。
通俗言之 , 落下闳直接根据他多年观测日月、五星在“二十八宿”框架下的运行 , 给宇宙制作了一个“浑天说”的物理模型——浑天仪 。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扬雄在《法言·重黎》中肯定了落下闳的浑天说 , 并如是评价:“或问浑天?曰:落下闳营之 , 鲜于妄人度之 , 耿中丞象之 , 几乎莫之能违也 。”张衡更是直接在落下闳制作的“浑天仪”的基础上 , 加以系统改进 , 系统说明 , 实现了创造性转化 。受落下闳影响 , 张衡在《浑天注》中才写出:“天之包地 , 犹壳之裹黄 。”
中华传统历法系统(汉历)是“道法自然 , 三生万物”的复杂系统 。“二十四节气”反映黄道系统(太阳视运动) , 二十八宿反映赤道系统(地球的自转) , 月相变化反映白道系统(月球的运行) 。中国传统历法将这三个系统有机融合在一起 。虽然是“三体系统”了 , 但是在数万年内 , 有其周期解是基本稳定的 。除此之外 , 还进一步得到包括“五星”的会合周期“八大系统”的总周期解(太极上元) 。《太初历》不强调日、月、五星的运动轨道 , 只给出多体-周期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