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贺岭峰认为父母最重要的能力 , 恰恰是和孩子说“废话”的能力 。
文章图片
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对30多名4-6岁的儿童进行了跟踪研究后发现 , 经常和父母聊天的孩子 , 语言表达能力更强 , 大脑更聪明 。
他们发现 , 不管是什么阶层的家庭 , 父母受过什么样的教育 , 只要孩子与父母经常交谈 , 他们大脑中语言相关区域的活动就越强 , 大脑就更加活跃 , 长大后考试成绩往往分数更高 。
文章图片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文章总结了一下几点:
经常和父母交流的孩子 , 大脑更活跃
哈佛大学医学博士丹尼尔·西格尔总结过一个7种最适合大脑发展的日常心智活动 , 其中沟通就占了两项:内省(与自己交流)和联结(与他人交流) 。
大脑结构中 , 颞叶负责记忆 , 额叶则通过控制存储记忆获取对话所需信息 。 当孩子和父母聊天的时候 , 大脑中颞叶皮质联合区的联想记忆系统就会异常活跃 , 大脑根据获取到的信息 , 不断调取所需信息 , 对语言进行组织 , 再反馈出去 。
在这个过程中 , 大脑神经网络快速发育 , 经常使用的神经突触会成倍增加 , 而大脑神经突触越发达 , 孩子越聪明 。
文章图片
让孩子性格更开朗 , 情绪更稳定
有研究结果显示:超过百分之八十的人在想象开心时 , 会出现有说话、交谈的行为出现 。
与人交流的过程中 , 一旦孩子感到开心 , 大脑会就分泌多巴胺、内啡肽和血清素 。 而这些物质的分泌会让人感到快乐 , 充满有幸福感 。
经常和父母沟通的孩子 , 他的情感得到了及时的回应 , 问题得到解答 , 情绪得到理解 , 这样的孩子内心总是能得到满足和释放 , 反应在外 , 就表现为拥有更加开朗的性格和更加稳定的情绪 , 这对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有很多的帮助 。
文章图片
让孩子感受到尊重 , 提升亲子关系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越来越疏远 , 没话说 ,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 就是孩子在青春期之前 , 和父母的交流太少 , 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尊重 , 亲子关系疏远 。
等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 , 父母想和孩子沟通的时候 , 发现孩子已经将嘴巴和心门紧闭 , 一切都太晚了 。
实际上 , 孩子非常享受和父母在一起聊天的时光 , 即使是天马行空 , 不找边际的瞎聊 , 父母的陪伴和倾听 , 都会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尊重 , 被重视 , 这是孩子心中的温情时刻 , 孩子会更愿意亲近父母 , 亲子关系打下坚固的基础 。
文章图片
朋友和我抱怨 , 每次和孩子聊天 , 问问他在学习怎么样了 , 他回一句“挺好”就不知声了 , 根本聊不下去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说话是一门艺术” , 和孩子说话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 父母和孩子 , 两个年龄跨度二十多年 , 思维方式完全不同的人 , 如何沟通 , 如何交流 , 其实非常考验父母 。
选好时间和氛围
我们和朋友聊天的时候 , 喜欢去咖啡厅 , 酒吧等一切让人放松下来的环境 , 和孩子聊天也是一样 。
接孩子放学 , 回家的途中;晚餐之后;散步的时候;周末窝在沙发上的时候......
尽量选择双方都很轻松 , 情绪很平稳的时候 , 这个时候聊天 , 孩子会放下对父母的戒备 , 父母也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的“无聊”倾诉 。
- 看完这套童话书《吃书的狐狸》,孩子说他爱上了阅读和写作!
- 父母常做的这些事,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懦弱,容易被当“软柿子”
- 双减落地,孩子出现“两极分化”,这类孩子注定能赢到最后
- 父亲深夜将儿子带至太公坟前罚站忏悔:孩子不做作业,家长如何应对?
- 孩子太任性?家长太头痛,李玫瑾:3-5岁克制任性训练是关键
- 孩子从小把这3句话挂嘴边,长大后可能是“白眼狼”,父母要注意
- “不哭才抱”的孩子怎么样了?看看过来人的案例,别毁了孩子
- 头疼孩子总抢别人东西?原因和应对方式,用一文解答
- 李玫瑾坦言:好孩子是管出来的!6岁前“狠心管”,以后就省心了
- 母亲捧出一腔的爱,换来的却是孩子满满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