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面对困难和挑战时 , 我们发现 , 不同的孩子反应不同 。
有的孩子选择退缩 , 脱逃 , 认为自己不行 , 宁可原地踏步或者后退也不肯向前走一步 。
而有的孩子越困难越兴奋 , 他们像打了鸡血一样 , 充满斗志 。
为什么同样的问题 , 孩子会出现不同的反应呢?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尔?德韦克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成长型思维” , 她指出 , 人的思维分“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
文章图片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 , 面对困难不会轻言放弃 , 面对失败不会轻易妥协 , 他们乐于挑战自我 , 并在挑战的过程中不断追求自我成长 。
而拥有“固定型思维”的孩子 , 思维局限性很高 , 面对挑战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我不行” , 他们满足于现状 , 不接受任何变化 。
文章图片
待到成年之后 , 我们会发现 , “固定型思维”的孩子往往是平庸无奇的 , 而成功多属于“成长型思维”的孩子 。
不同的思维模式都在于后天的教育方式 , 那么 , 如何让孩子拥有“成长型思维”呢?
文章图片
一、用正确的夸奖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
德韦克教授在研究中发现 , 不同的称赞方式可以塑造不同的思维方式 , 而思维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成功 。
在《终身成长》一书里 , 德韦克教授写道“表扬孩子 , 关键点就在于你在给孩子灌输的是成长型心智模式 , 还是固定型心智模式 。 ”
“聪明”、“漂亮”、“很棒”、“有天赋”这一类宽泛的词语 , 让孩子认为自己的成功得益于天赋 , 而这种天生的东西是无法改变的 , 孩子就会出现“固定型思维” , 认为自己聪明就够了 , 而不选择努力 。
文章图片
那么如何夸奖孩子 , 才能形成“成长型思维”呢?
不要说“你真棒”、“你真聪明”、“你真漂亮”这类词语夸奖孩子 , 准确地描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 , 让他知道自己为什么得到表扬
夸过程而不是注重结果 , 当孩子取得进步时 , 要让孩子知道是因为付出了努力才获得成功 , 而非天赋 。
及时肯定孩子的付出 , 让孩子有成就感和荣誉感 , 他才能产生继续努力的动力 。
文章图片
二、允许孩子犯错误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史蒂芬·葛雷小时候 , 从冰箱里拿牛奶 , 因为瓶子太滑没抓住 , 牛奶掉在了地上 , 流得满地都是 。
妈妈看见了并没有批评他 , 而是说:“哇!你制造的麻烦可真是棒极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汪牛奶呢!反正奶瓶已经摔碎了 , 在我们把它打扫干净之前 , 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几分钟呢?”
之后妈妈带他尝试各种拿瓶子的方法 , 找出最稳妥的方法 , 并让他把地上的污渍打扫干净 。
就因为妈妈对他犯错后的宽容和正确引导 , 才让史蒂芬·葛雷形成了不怕犯错和失败的性格 , 成就了卓越的人生 。
文章图片
一个年轻人问一个得道的老者:“智慧哪里来?”智者说:“精确的判断力 。 ”年轻人又问:“精确的判断力哪里来?”智者说:“经验 。 ”年轻人再问:“经验哪里来?”智者说:“一次次的错误 。 ”
人的成长 , 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的错误积累起来的 。 父母不要怕孩子犯错 , 我们不要将目光盯在孩子犯下的错误上 , 而是应该将目光放在如何让孩子在失败中爬起来 , 找到犯错的原因 , 规避下一次在同一个地方犯错 。
- 全职妈妈合不合理不值得讨论,如何让带孩子这件事更轻松才值得
- “四对”双胞胎同时入学,一模一样让人看花眼,老师也是头一回见
- 都是焦虑惹的祸!妈妈让女儿长高逼跳绳3000次,女儿受伤妈妈心疼
- “无规矩不成方圆”,不想让孩子将来走弯路,管教要从娃娃抓起
- 压垮成年人的家长群,退出是一时冲动,真正让我们怂的是这个
- 想让孩子思维敏捷、爱思考?父母要学会多和孩子聊“废话”
- 父母常做的这些事,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懦弱,容易被当“软柿子”
- 妈妈用了一个方法,让孩子学会遇事就说,告别任性、生气、哭、害羞
- 如何让孩子拥有高情商?家长做好这几点,孩子情商比同龄人更高
- 孩子该上幼儿园,家长提前做好这些规划,让他快速入园适应新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