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乾的《吆喝》中写道“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 。文中说,“一到夏天,西瓜和碎冰制成的雪花酪就上市了 。秋天该卖‘树熟的秋海棠’了”,多么令人神往的生活,然而现在的我们也只能神往而已了 。萧乾老先生还谈到了卖柿子的简繁两种吆喝:“简单的只一声‘喝了蜜的大柿子’ 。其实满够了 。”而冬天呢,那时的人们也别有一番滋味——“葫芦儿——刚蘸得”出场,还有那“烤白薯哇真热乎”,诱得萧乾“就非买上一块不可 。一路上既可以把那烫手的白薯揣在袖筒里取暖,到学校还可以拿出来大嚼一通 。”可惜的是,当年的多彩生活,现在已经变得单调许多了 。
现在,人称“京城叫卖大王”的老人臧鸿从小听着吆喝声长大,趸过蔬菜,卖过报纸,行遍天桥、厂甸,由于对生意人的吆喝格外着迷,他特意记下自己所听到的印象深刻的各种吆喝100多种,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后来还拜了天桥的民间艺人为师,此后其吆喝成为才艺绝活,被老舍先生夫人、徐悲鸿弟子胡?青先生称为“京城叫卖大王”并题匾相赠 。可臧老爷子也直发愁,孙子不爱学吆喝找不到传人,他一直以来在所居住的东花市社区对中小学生进行课外辅导,借着时不常地去教教孩子来两句纯正北京话的音儿,而这胡同里出来的吆喝才是北京地道的母语 。
臧爷也说:“叫卖声最重要的是要有生活,发音不准确的叫卖声其实是在败老北京吆喝声,别人轻易不敢叫卖,一是没有生活,二是没有成套的词,三是没有好嗓子 。有些自称的叫卖王都不正宗,都没有真实再现老北京的原汁原味,要想全面推广吆喝声,还是要有体验 。这是生活中来的 。保存叫卖声比较困难,现在有很多人打我的主意,我在地坛庙会、唐装节、大兴西瓜节、媒体上露面,主要是让大家见识真正的老北京吆喝声 。老北京叫卖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上的宝贵智慧和精神血脉,再不抢救就永远失传了 。”
然而,臧爷住在首都机场附近的温榆河边,进一趟城要坐两个小时公交车 。每次表演叫卖,口干舌燥,累得不轻 。可老爷子说了一天,老也停不下来,因为观众围着不散 。虽说这“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录了音,可像这样的老爷子还能说多久呢?
点评:作者写的是对吆喝声中所包含的文化的思考,在当今社会,有那么多的超市,有那么多替代吆喝的扩音器,吆喝声似乎可有可无了,吆喝声的消失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作者,从中看到了某种文化的迷失,并引用萧乾《吆喝》中的句子,表现四处充满吆喝声的生活的多彩,用“臧爷”的例子表达了为吆喝声即将消失而感到惆怅的心情 。作者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将读者的思考引向深入 。
文章的语言也颇具“吆喝”的韵味,多处使用独具特色的京味语言,而且贴切自然,毫不做作 。
02
我看“吆喝”
在电视上见过北京的一个“吆喝大王”——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先生,会吆喝100多种老北京用的、玩的、吃的、喝的叫卖声 。但凡老字号重张,他都得去给老买卖吆喝两嗓子 。后来读到萧乾的《吆喝》,在沉醉于萧乾比北京的吆喝更具韵味的语言的同时,也体悟到,这看似简单的吆喝声中竟然包含着这么大的学问 。
吆喝也非北京仅有,而是遍及各地都市的街头巷尾 。我的爷爷曾说,五十年代他在徐州,听见过“炕鸡嘞嗨——炕鸡哎!”的吆喝,“刮子篦子——刮子篦子!”的吆喝,还有早市上“大米小米豇绿豆,白面一勾五碰头的稀饭嘞——糖包豌豆包!”的吆喝声,秋冬夜色中远处传来的“烤白果嘞——白果!”“里外青的萝卜嘞!”的吆喝声,声声入耳 。父亲的讲述让我好不神往 。我想这其中的韵味,怕是不亚于萧乾《吆喝》里的正宗北京吆喝——“树熟的秋海棠”“喝了蜜的大柿子”“葫芦儿——刚蘸得”“烤白薯哇真热乎”吧?
- 给女朋友晚上留言的小作文 留言给女朋友的话简短
- 怎么样在相片上编写字 自己怎么制作文字图片
- 三文鱼和北极贝的区别 三文鱼北极贝拼盘设计素材
-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 上课尿急作文 上舞蹈课憋不住想小便作文
- 大年三十写给女朋友的小作文 让女朋友感动的小作文
- 去杜鹃山玩作文300字三年级 登山作文300字左右
- 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
- 描写遵守交通安全的初一作文
- 音乐播放机 音乐播放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