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是什么意思( 二 )


滑块也有垂直和水平运动(用于细长零件的锻造、润滑和冷却、高速生产零件的锻造),其他方向的运动可以通过使用补偿装置来增加 。锻造力、工序、材料利用率、产量、尺寸公差和润滑冷却方式不同,也是影响自动化水平的因素 。
锻造材料主要是各种成分的碳钢和合金钢,其次是铝、镁、铜、钛及其合金 。材料的原始状态是棒材、铸锭、金属粉末和液态金属 。金属变形前的截面积与变形后的截面积之比称为锻造比 。正确选择锻造比、合理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合理的初锻温度和终锻温度、合理的变形量和变形速度,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有很大关系 。
一般中小锻件用圆棒或方棒作毛坯 。棒材的晶粒结构和力学性能均匀良好,形状尺寸准确,表面质量好,便于批量生产 。只要合理控制加热温度和变形条件,就可以锻造出性能优良的锻件,而不会产生大的锻造变形 。
钢锭只用于大锻件 。铸锭为铸态组织,柱状晶大,中心疏松 。因此,柱状晶必须通过大的塑性变形破碎成细小的晶粒,松散压实才能获得优良的金属组织和力学性能 。
通过压制和烧结制成的粉末冶金预制件可以在热状态下通过无飞边模锻制成粉末锻件 。锻粉接近一般模锻件的密度,力学性能好,精度高,可以减少后续的切削加工 。粉末锻件内部结构均匀,无偏析,可用于制造小齿轮等工件 。但是粉末的价格远高于普通棒材,在生产中的应用受到限制 。
对倒入模腔的液态金属施加静压,在压力作用下凝固、结晶、流动、塑性变形成形,可获得所需形状和性能的模锻件 。液态金属模锻是介于压铸和模锻之间的一种成形方法,特别适用于一般模锻难以成形的复杂薄壁零件 。
除了通常用于锻造的材料,例如碳钢和具有各种成分的合金钢,其次是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高温合金、镍基高温合金和钴基高温合金的锻造合金也通过锻造或轧制来完成,但是这些合金在塑性区相对较窄以锻造难度会相对较大,不同材料的加热温度,开锻温度与终锻温度都有严格的要求 。
1、飞机锻件
2、柴油机锻件
3、船用锻件
4、兵器锻件
5、矿山锻件
6、核电锻件
7、石油化工锻件
不同的锻造方法有不同的流程,其中以热模锻的工艺流程最长,一般顺序为:锻坯下料;锻坯加热;辊锻备坯;模锻成形;切边;冲孔;矫正;中间检验,检验锻件的尺寸和表面缺陷;锻件热处理,用以消除锻造应力,改善金属切削性能;清理,主要是去除表面氧化皮;矫正;检查,一般锻件要经过外观和硬度检查,重要锻件还要经过化学成分分析、机械性能、残余应力等检验和无损探伤 。
与铸件相比,金属经过锻造加工后能改善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 。铸造组织经过锻造方法热加工变形后由于金属的变形和再结晶,使原来的粗大枝晶和柱状晶粒变为晶粒较细、大小均匀的等轴再结晶组织,使钢锭内原有的偏析、疏松、气孔、夹渣等压实和焊合,其组织变得更加紧密,提高了金属的塑性和力学性能 。
铸件的力学性能低于同材质的锻件力学性能 。此外,锻造加工能保证金属纤维组织的连续性,使锻件的纤维组织与锻件外形保持一致,金属流线完整,可保证零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长的使用寿命采用精密模锻、冷挤压、温挤压等工艺生产的锻件,都是铸件所无法比拟的
锻件是金属被施加压力,通过塑性变形塑造要求的形状或合适的压缩力的物件 。这种力量典型的通过使用铁锤或压力来实现 。锻件过程建造了精致的颗粒结构,并改进了金属的物理属性 。在零部件的现实使用中,一个正确的设计能使颗粒流在主压力的方向 。铸件是用各种铸造方法获得的金属成型物件,即把冶炼好的液态金属,用浇注、压射、吸入或其它浇铸方法注入预先准备好的铸型中,冷却后经落砂、清理和后处理等,所得到的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物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