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仗是什么意思( 四 )


金吾不禁夜 , 玉漏莫相催 。
盛唐时 , 王维、杜甫作品中有不少四联全对仗的律诗 , 其后也有诗人仿效的 , 故这种形式虽比较罕见 , 但较后三联对仗的稍多些 。下面五律、七律各举一首:
天上去西征 , 云中护北平 。
生擒白马将 , 连破黑雕城 。
忽见刍灵苦 , 徒闻竹使荣 。
空留左氏传 , 谁继卜商名 。
(王维《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三首》之一)
玉楼银榜枕严城 , 翠盖红旗列紫营 。
日映层岩图画色 , 风摇杂树管弦声 。
水边重阁含飞动 , 云里孤峰类削成 。
幸睹八龙游阆苑 , 无劳万里访蓬瀛 。
(宗楚客《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排律的对仗和律诗同 , 首联、尾联可用可不用 , 但中间不论有多少联 , 必须全部对仗 。例如:
江城含变态 , 一上一回新 。天欲今朝雨 , 山归万古春 。
英雄余事业 , 衰迈久风尘 。取醉他乡客 , 相逢故国人 。
兵戈犹拥蜀 , 贼敛强输秦 。不是烦形胜 , 深惭畏损神 。
(杜甫《上白帝城二首》之一)
山容水态使君知 , 楼上从容万状移 。
日映文章霞细丽 , 风驱鳞甲浪参差 。
鼓催潮户凌晨击 , 笛赛婆官彻夜吹 。
唤客潜挥远红袖 , 卖炉高挂小青旗 。
剩铺床席春眠处 , 乍卷帘帷月上时 。
光景无因将得去 , 为郎抄在和郎诗 。
(元稹《和乐天重题别东楼》)
律诗以颔联、颈联对仗为正例 , 上面介绍的首联、颔联、颈联三联对仗 , 颔联、颈联、尾联三联对仗 , 以及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全对仗 , 称为变例 , 也有书上叫做别格、变体的 。这些变例 , 唐宋以后 , 以至现代人写旧体诗也有仿效的 。还有两种变例 , 中唐以后就很少有人仿效了 。这两种变例是在近体诗形成过程中 , 尚未完全定型时出现的 , 起于齐梁 , 延至中唐 。一种是首联对仗而颔联不对 , 颈联又对的形式 。如梁简文帝的《夜听妓》:
合欢蠲忿叶 , 萱草忘忧条 。
如何明月夜 , 流动拂舞腰 。
朱唇随吹动 , 玉钏逐弦摇 。
留宾惜残弄 , 负态动余娇 。
这首诗首联、颈联是很工整的对仗 , 而颔联却不对 。在平仄格式上也有后来所谓”失对”、”失粘”之病 , 带有不少古体诗的痕迹 。又如”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 , 风烟望五津 。
与君离别意 , 同是宦游人 。
海内存知己 , 天涯若比邻 。
无为在歧路 , 儿女共沾巾 。
这首诗平仄完全合律 , 而对仗尚存古法 。在近体诗定型之后 , 也有诗人偶然仿古 。如李白《挂席江山待月有怀》:
待月月未出 , 望江江自流 。
倏忽城西郭 , 青天悬玉钩 。
素华虽可揽 , 清景不同游 。
耿耿金波里 , 空瞻鳷鹊楼 。
这种变例后人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 , 叫”偷春体” , 意思是:律诗应该在颔联对仗的 , 却抢先在首联对仗了 , ”言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 。”(《诗人玉屑》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