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参加家长会 , 老师跟她说:“你家孩子各方面都不错 , 就是性格太内向了 。 希望家长能多引导引导 , 下学期开朗活泼一些 。 ”
朋友知道老师是好意 , 她也时常担心孩子内敛的性格 , 在集体中不受欢迎 。 但由于她自己性格偏文静 , 便忍不住有些疑惑:“内向 , 真的是一种性格缺陷吗?”
文章图片
无独有偶 , 布谷妈看过一期TED演讲 , 主讲人苏珊·凯恩 , 在9岁时也遇到过类似的困惑 。
那年她参加夏令营 , 妈妈为她整理好行李箱 , 里边装满了书 。 这对她来说 , 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 因为她们家的日常活动就是看书 。
她以为的夏令营 , 是十几个女孩围在一起惬意地看书 。 但没想到 , 夏令营更像是个派对 , 一群人吵吵闹闹 。 她好不容易等到派对结束 , 便急匆匆赶回宿舍看书 。
当她捧起书时 , 同宿舍的一个女孩问她:“你怎么这么安静?”当时 , 她意识到 , 自己好像不大合群 。
文章图片
但她依然选择一有空就窝在床上看书 , 终于没多久 , 她的领队就忧心忡忡地走过来说:“你要努力使自己变得外向一点 。 ”言下之意就是:“你这样子 , 大家很难喜欢你 。 ”
虽然很不情愿 , 但她还是选择了放下书本 , 融入喧闹的团队中 。
经历了这样一个事 , 她开始变得自我怀疑:“我是不是应该改变自己 , 努力变得外向起来?”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正常” , 她放弃了作家梦 , 选择了律师这个行业 。 她也尝试参加各种聚会 , 逼自己融入社交 。
文章图片
但兜兜转转很多年后 , 她最终还是回归写作 , 当了一名作家 。 而努力使自己变得外向这些年 , 对她来说 , 不仅是一种错误 , 更是一种损失 。
有人说 , 这只是个例 , 内向性格终究是不好的 。 真是这样吗?
一:内、外向性格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 , 最早提出“外向”和“内向”的概念 。
一到放假 , 就经常听到身边有父母这样说自家孩子:
“天天呆在家 , 也不知道出去找同学玩 。 你看谁谁谁 , 一有空就和这个聚和那个聚 , 人家多开朗大方啊 。 你这每天闷在家 , 怎么交得到朋友?”
在我们的意识里 , 外向爱出门浪的孩子“吃得开、善交际、有出息” , 而内向宅在家的孩子易“被排斥、没朋友、常吃亏” 。
然而根据卡尔·荣格的理论 , 一个孩子喜欢“独处”或是“热闹” , 这是他性格的因 , 并非果 。
文章图片
这么说吧 , 我大部分时间都喜欢安静地待着 , 当然 , 偶尔也怀念一群人热闹的时候 。 (卡尔·荣格认为 , 世界上没有纯外向或纯内向的人 , 一般两者兼有 , 只是多少的问题 。 )
你可以把我想象成一个遥控器 , 当我没电的时候 , 我需要通过休息或独处 , 从我自身内部来补充能量 。 这就像给遥控器安装一节电池 , 它自己就充好电了 。
但如果是外向性格的人 , 当他觉得没电时 , 他急需从朋友、社交中获得能量 。 这就像给遥控器找一个充电器 , 从外源获取力量 。
文章图片
所以 , 社交 , 对于内向的人来说 , 是在损耗能量 , 而对于外向的人来说 , 则是补充能量 。 相反 , 独处是给内向的人充电 , 而对于外向的人来说 , 则是一种损耗 。
孩子爱“热闹”还是爱“独处” , 不是他性格选择的结果 , 反倒是他性格形成的原因 。
- 孕早期B超单上的四个指标,暗含了胎儿的“小秘密”,你看得懂吗
- 宝宝还小什么都不懂?BBC高分纪录片:3个“小秘密”父母要早知道
- 春季孩子身高增速加倍,家长抓住养护重点,帮孩子应季 “拔高”
- 母婴店店员:在店里卖过的这“6种商品”,基本不让自家娃用
- “妈,每次写作业我就害怕”想破坏娃的学习兴趣,就这样陪写作业
- 怀孕后口味有多怪?看丈夫朋友圈,你会发现“新天地”,忍住别笑
- 为什么有的孩子头上有“2个旋”?代表什么意思,看完涨知识了
- 孩子不孝的三大信号,对父母“拳打脚踢”都是轻的,严重的是心理
- 如果孩子有这些“节俭行为”,长大后难有出息,家长别沾沾自喜
- “儿子是娘炮,我和老公不想活了”!大学毕业后,他却成了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