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五背后的历史典故 二百五为什么是骂人的话优质

250在现代人来看是一个经典的骂人词汇 。但是你想过吗?明明一个好好的数字,250为什么会变成骂人的话呢?其实在250背后有着很多的历史典故 。250的由来传说有很多,但主流的有以下几种,其中第一个就是与我们非常熟悉的苏秦有关 。
【二百五背后的历史典故 二百五为什么是骂人的话优质】苏秦作为战国时非常有能力的谋士,曾经身佩六国相印,煊赫一时 。苏秦为各个国家出谋划策,不可避免的会结下许多仇人 。虽说他总能化险为夷,但最终还是没有躲过被行刺的命运 。齐国的大夫们因为争宠,就派人刺杀苏秦 。苏秦重伤,但是却没有死 。齐王就派人去捉拿凶手,但是没有抓到 。在苏秦将死的时候,他要求齐王,以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谍活动,为名将他车裂于市,并且悬赏行刺之人,以使贼人出现 。


二百五背后的历史典故 二百五为什么是骂人的话优质

文章插图
于是齐王就按照苏秦的计策,让人把苏秦的头悬挂于城门之上 。还发了一道榜文,说,内奸苏秦诛杀者赏黄金千两,速来领赏 。访问一经贴出,便有四个人声称是自己杀了苏秦 。齐王多次询问,四个人都咬定是自己所为 。齐王就细细的问,赏黄金千两,现在你们四个人则每个人多少两呢?四个人齐声回答说,一人250 。结果四个人全部被杀 。250这个词也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
另外一个说法是,唐朝有一个人叫谭文杰,他出身地主家庭,家中极为富有,深受溺爱 。从小他就养成了贪玩儿好吃懒做的习惯,更不喜欢读书 。随着谭文杰逐渐长大,到关老爷出行的仪仗开道,很是威风,他便有了当官儿的愿望 。于是他们家里就出钱给他买了一个官儿来做 。
但是唐朝有明文规定,说花钱买的官儿,出行的时候一定要低调,不准仪仗开道 。那么谭文杰知道自己的愿望不能实现了,他就非常失望,他就索性自己打造了一个私人仪仗队 。由于无人可用,他只能花500文钱从街上找来了两个乞丐来充当自己的仪仗队 。
因为私立仪仗这种事儿是大罪,正常人当然是不敢做的,只有这恶昏眼的乞丐才愿意赚着250钱 。但是这不伦不类的简单仪仗也让谭文杰出尽了洋相 。他每次出行,乞丐开道就成了当地的一个笑话,结果私设一丈,很快就被上级知道了,就罢免了谭文杰的官 。后来当地的乞丐就经常开玩笑的说,没有了谭文杰,再也遇不到250了 。
当然,关于250的民间传说还有很多,但是往往都没有什么真凭实据,只是民间的一种笑谈 。250的真正历史起源或者典故可能早已无从查起,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能够为大家带来欢乐,又能方便我们日常交流使用,其实这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