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削藩成功的原因 朱允炆为什么削藩失败优质

【汉景帝削藩成功的原因 朱允炆为什么削藩失败优质】同样是削藩 ,为什么汉景帝扛住了,而朱允文没扛住呢?是 。中国历史上有多次削藩引起的叛乱 。比如汉朝的七国之乱,明朝的靖难之意,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汉景帝因削藩而兴,而朱允文却把自己给削没了呢?纵观七国之乱和靖难之意,虽然两者相隔了一千多年,但实际上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 。例如,叛乱的导火索都是削藩导致了王造反,并且藩王都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军造反的 。按理来说,七国之乱的规模要远胜于靖难之一,但偏偏规模大的仅三个月就被平息了,而规模小的却肆虐了整整四年,最后还被颠覆了政权 。那么,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导致了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汉景帝削藩成功的原因 朱允炆为什么削藩失败优质

文章插图
第一,削藩的时机不同 。朱元璋死后,皇位传给了太子朱标的儿子朱允文 。朱允文此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是一名理想主义的政治家,他得到了齐泰、黄子澄等大儒的知识,他们深知朱棣的可怕,所以建文帝朱允文刚登基就提议削藩,在自身准备不足的情况之下仓促行事 。再来看看朱棣这边,他刚起兵时,为了得到其他藩王的支持,打的是靖难的旗号,反对削反 。但是在他即位之后,一方面恢复了番王名号,而另一方面在暗中为薛帆也做着准备 。
第二点,削藩的策略不同,在汉景帝和建文帝登基不久,都感受到了地方藩王的威胁,因此都采纳了大臣的建议,开始削藩 。汉景帝是擒贼先擒王,选择从最大的藩王开始 。当刘备联络其他藩王一起造反的时候,一切都很仓促,以致后劲不足,指挥混乱 。而建文帝却是反其道而行之,他从最小的藩王开始,这无疑就提醒了燕王朱棣他必然的下场,这让朱棣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做了充分的准备 。
第三,采取的方式不一样 。建文帝朱允文的宣传方式是霸道的,是硬性削藩权健不论一视同仁,免去爵位,贬为庶人,这引起了王的极大不满 。朱允文在继位的几个月之内,是连削武王要么废为庶人,要么被软禁起来,那其他的藩王一看被削藩都是如此下场,那还不如联合起来起兵造反 。所以燕王朱棣就毫不犹豫的举起了反抗的打击 。第四是朝廷派出的统帅能力不同 。汉景帝之所以能够成功的镇压藩王叛乱,是因为有周亚夫 。而朱允文削藩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有大草包李景龙评判主帅选择的对错决定了最后的胜利 。
周亚夫分兵骚扰和袭击敌后阶段叛军两想供应道路,然后坐等叛军在兼程之下逐渐疲惫,梁王甚至派人到宫中向太后哭诉,而周亚夫也不为所动 。再就是一旦开战,汉景帝全力支持评判,绝不撤肘周亚夫的评判措施 。即便是自己的弟弟梁王一再求救,景帝也是拒之不理 。朝廷也并没有强硬要求周亚夫出兵,更没有因此而临阵换将 。就这样,汉景帝位周亚夫赢得了时间,最终平定了七国之乱 。而明朝廷一开始任用耿炳文为主帅讨伐燕王,其实这耿炳文的策略和周亚夫一样,都是先立足于做好防御,防止叛乱蔓延到其他地方 。不过刚开始耿炳文吃了个小亏之后就被朱炳文罢免了冰犬,从而选择了李景龙当评判的主帅李景龙,此人不过是勋贵之后,没有任何作战经验,是一个草包统帅,他当然不是朱棣的对手了 。其实藩王叛乱刚开始的时候,汉景帝和建文帝都有些惊慌失措,汉景帝更是被迫诛杀晁错 。但后期汉景帝做的非常好,成功的平定了七国之乱,而建文帝就没有做对过,一步错,步步错,最终导致了靖难之意 。叔叔篡位,自己也落了个下落不明的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