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举人有什么待遇 古代秀才真的很穷吗优质

古代为什么有穷秀才而没有穷举人呢?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秀才,一般是指明清时读书人的一种身份,而这个词在明朝之前却是指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 。在此,这个我们不做讨论了 。明清时期,一个读书人首先要经过同事,同事也叫小考,小试相当于入学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士三个阶段,考中者被称为生源,生源就可以进入辅学中学现学进行学习了 。打个比方说,孩子从读书14开始上的私塾,我们暂且称之为小学,那么成为生源之后,就有资格进入中学考试了,成绩越好的就可以进入越高级别的中学 。


古代举人有什么待遇 古代秀才真的很穷吗优质

文章插图
【古代举人有什么待遇 古代秀才真的很穷吗优质】考中生源之后,一般有两个去向,如果成绩特别优异的,经过举荐,可以直接到国子剑进行学习,成为尖生 。这种单纯凭实力进入国子剑的称之为共建 。那么没有进入国子剑的生源会怎么办呢?他们必须在相应的府学州学现学当中认真读书,准备参加每年由各省举行的岁考科考两级考试 。考试的成绩分为六等,第12等者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为科举生员,俗称也就是秀才 。
你看,秀才也不是这么容易就考出来的 。考上了秀才,就意味着从此脱离了民的身份,进入了事业的范围 。但是别着急,身份虽然有了,做官儿还是不行的 。除了嘉靖、万历几个特殊的时期之外,极少有秀才做官的情况,但是秀才的特权仍然不少,比如见官不下跪,受审不用情,不用服摇曳,地方上还会发给极少的补助等等 。
不过这秀才的特权大多体现在身份上,对经济上的帮助不大 。而且秀才为了准备下一次的考试,往往还要继续埋头苦读,不出去挣钱 。如此坐吃山空,往往使他们在生活上捉襟见肘 。所以常常有穷秀才的说法 。由于一些秀才埋头死读书,过于的迂腐,钻牛角尖儿,爱《咬文嚼字》,爱在人们面前知乎着也 。所以对这些人,大家往往称他们为酸秀才 。好 。我们继续往下说 。秀才和国子健的学生这两种身份的人可以参加乡试 。乡试相当于省级考试,每三年一次,称为乡委 。由于通常在秋季的8月份举行,因此又称为秋伟 。
乡试考中的人就被称为举人了,俗称笑脸 。考中举人可是一件非常轰动的事情了,因为省里会直接派人来送通知 。对大部分一辈子没出过村儿的老百姓来说,这真的是爆炸性新闻了 。考中举人的人已经是非常出类拔萃了,平均一个县三年可能才会出一个举人 。可以想象一下举人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 。如果考中了举人,那特权就比较多了 。除去秀才拥有的特权之外,他还多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权利,避税 。也就是说,你家的田地,你的收入都不用再给国家交税了 。所以一旦中举,就会有很多的人主动把自己的土地记在举人的名下,目的呢就是为了逃避交税 。当然,这其中也肯定少不了举人的好处,所以考上的举人真是想不发财都难了呀 。
清朝虽然实行了官绅一体纳粮的制度,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严格执行,所以举人一直到清朝末年都是属于富人行列的 。此外,举人的前途就很光明了,就可以正式的当官儿当上了官儿,还愁没有钱吗?另外,举人还有可能中进士,虽然举人中进士这个比例很低,但至少说明是有机会的了 。一旦中了进士,那前途就不可估量了 。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秀才不过是取得了进一步科举考试的资格 。至于举人就不同了,朝廷对他们是比较重视的,都会授予官职,享受朝廷俸禄 。于是在当地这名声可就不一样了 。地方官员来走动了,当地的乡绅也来拜访了,社会资源一夜之间发生了巨变,自然就多了很多的生财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