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疹的中医辨证论治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特征 。本病传染性强,多流行于冬春季节 。婴幼儿是属于易感人群,中医因本病疹点高出皮肤,如触麻粒,故名麻疹,属温病范畴 。
小儿麻疹的中医治疗推荐阅读:小儿麻疹发热该怎么办
1.顺证
(1)疹前期
[证候]从开始发热到出疹3天左右 。热势渐升,咳嗽,流涕,目赤畏光,泪水汪汪 。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
[治法]辛凉透表,清宣肺卫 。
[方药]宣毒发表汤 。主要药物:升麻、葛根、荆芥、防风、枳壳、薄荷、木通、连翘、牛蒡子、竹叶、前胡、桔梗、甘草 。
若高热无汗加浮萍,以助透疹散邪;咽痛明显加马勃、射干,以散风热、清肺利咽;热不高、无汗,冬季患病者可重用荆芥、苏叶、防风辛温解表 。
(2)出疹期
[证候]皮疹从见点到透齐3天左右 。发热不退,咳嗽加剧,疹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头面、胸背、腹部、四肢,最后手掌足底见疹,即为出齐,疹色呈暗红色的斑丘疹 。舌质红,苔黄,脉洪数 。
[治法]清热解毒,佐以透发 。
[方药]清解透表汤 。
(3)恢复期
【小儿麻疹的中医辨证论治】[证候]从疹点透齐至收没3天左右 。发热渐退,咳嗽减轻,疹点依次渐回 。疹退处皮肤呈糠状脱屑,留有色素沉着 。舌质红,少津,苔少,脉细弱或细数 。
[治法]养阴益气,清解余邪 。
[方药]沙参麦冬汤 。
若余热不清加地骨皮、银柴胡,以清肺退虚热;胃纳不香加山药、谷麦芽、神曲以健脾消食;大便干结加全瓜蒌、火麻仁以润肠通便 。
2.逆证
热毒炽盛者,可出现下列严重证候:
(1)热毒闭肺
[证候]高热烦躁,咳嗽气促,鼻翼煽动,喉间痰鸣,疹点紫暗或隐没,甚则面色青灰,口唇发绀 。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而干,脉数有力 。
[治法]宣肺开闭,清热解毒 。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
(2)热毒攻喉
[证候]身热不退,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或咳声重浊,状如犬吠,喉间痰鸣,甚则呼吸困难,面色发紫,烦躁不安 。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
[治法]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
[方药]清咽下痰汤 。主要药物:
(3)毒陷心肝
[证候]高热,烦躁,谵语,皮肤疹点密集成片,色紫红,或见鼻煽,甚则神昏抽搐 。舌绛起刺,苔黄糙,脉数 。
[治法]平肝息风,清营解毒 。
[方药]羚角钩藤汤 。
以上就是小儿麻疹中医治疗的辨证论治 。目前小儿麻疹主要以散发为主,周期流行特征消失,重症麻疹减少,轻型、不典型麻疹增多 。
相关标签:麻疹中医治疗小儿麻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