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公主,这是公主病( 二 )


我没有跟你开玩笑!
《南方周末》在《中国女人为何多得公主病》一文中指出过:医学和心理学上把公主病当做一种精神性和心理性疾病 , 学名是“彼得潘症候群” 。
童话中出现的彼得潘 , 离开了大人们居住的世界 , 永远像少年一样的活着 。 因此 , 人们就把这种即使年纪已经很大了 , 但行动与个性却都还表现得像小孩子的人称为彼得潘症候群患者 。
《人民日报》也曾发文 , 这样评价公主病:“公主病”一词最早源于韩剧 。 挑剔、娇惯、蛮横、奢侈、过度爱美等均为“病状” 。
某精神心理科医生对“公主病”的定义:1、公主病 , 指一些自信心过盛 , 要求获得公主般的待遇的女性 , 类似的名称有港女 。 2、公主病者多数是未婚年轻女性 , 自少受家人呵护、伺候 , 心态依赖成病态 , 公主行为受娇纵 , 有问题常归外因 , 缺乏责任感 。 公主病 , 实际上是彼得潘症候群(不愿长大的大男孩)的女版 。 3、她们是自信心过盛 , 在任何场合都要求获得公主般的待遇的女性 , 她们的特质有显著的自恋倾向 , 心理年龄小 , 对自我评价失衡 , 过高的膨胀自我角色 , 或超过现实的放大自己的优势 , 以自我为中心 , 意志力和耐受力弱 , 遇到问题经常归外因 , 遇到困难往往选择逃避抱怨 , 做错了事希望别人为自己买单 , 由于动手能力差 , 眼高手低缺乏责任感 , 感受他人情绪及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弱 , 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 环境适应 , 工作 , 婚姻问题多多 。
5
现在闺女还小 , 可以在妈妈的臂弯中慢慢长大 , 你可以给她选择软一些的坐垫、果肉白一些的荔枝 , 这没有问题 。
但 , 起码妈妈应该让她知道 , 硬的凳子坐不坏屁股 , 不圆的荔枝也是可以吃的水果 。
因为 , 她总有一天会长大的!
你没有办法做到每次女儿出门 , 你都拖着厚厚的行李箱 , 带着各种“公主”的行头跟在身后 。
你没有办法做到女儿去面试 , 你提前去面试公司准备一张又软又香的座椅给她 。 你甚至连请面试官给她一个微笑都没法做到 。
你也没有办法做到女儿去跟同事吃饭 , 你提前去挑选一批又圆又白的荔枝给她 。 你甚至连让同事们跟她一桌吃饭都没法做到 。
你更没有办法做到女儿到的任何一个地方都铺满玫瑰花瓣 , 人人唱着爱的赞歌 。
所以 , 你有没有想到 , 孩子在这个给她的这个粉色的、爱的世界待久了 , 她的成长会不会比其他人来得更“撕裂”一些 , 她眼中的世界会不会比其他人更“残暴而血腥”一些!
我们总希望孩子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
可是这个温柔 , 我一直觉得也是有来而有往的:你谦卑有礼、懂得感恩 , 所以 , 这个世界愿意用稍微温和一些的态度来回答你 。
而不是因为你长得可爱、会唱歌、会跳舞、会撒娇 , 每个人看到都必须心生爱意 , 用心去爱护你 。 路人当然不能去无故去伤害你 , 但可以选择去漠视你 。
试问 , 一个”公主“怎么可能受得了别人的轻视呢!
这个痛苦 , 普通的孩子很正常就过去了 , 可是对“公主”来说就是一根刺 , 会深深地扎在心底 。
6
说实话 , 你我都是普通女孩长大的 , 谁没有做过公主梦 。
我们做了妈妈 , 别太把自己当年的公主梦一股脑地“扎”在自己女儿的身上:她真的不能一个人去拿书;她真的只是太想妈妈了;她真的是脱不掉鞋子........
我相信这是真的 , 但她也真的不是公主 , 她还是得自己一一学会呀!
人人眼中的公主——奥黛丽赫本 , 年幼时 , 遇二战 , 纳粹扫荡 , 家族消亡 , 不得用郁金花球茎充饥 , 健康受损;再大点 , 给荷兰地下党送过情报 , 颠沛流离的童年并没有影响长大后的她出演《罗马假日》时 , 将一个优雅、充满温度的安妮公主演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