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仕24亿抢壳?控股“烫手山芋”惠而浦 白电风起云涌( 二 )


拟收购消息发布后,惠而浦中国相关负责人对外回应称,“惠而浦不会退出中国,惠而浦在合肥市拥有大量投资,对中国市场长期投入的战略初心不会改变 。”
“烫手山芋”
资料显示,惠而浦中国前身是上市公司合肥三洋 。2014年,美国惠而浦收购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51%股份,合肥三洋更名为惠而浦(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
据悉,当时美国惠而浦接手的合肥三洋已经是一个“烫手山芋”,不仅合肥市国资有参股,旗下三洋品牌的白电部分海外权益已卖给海尔,荣事达品牌的冰洗一度交给美的运营,此外上市公司与荣事达小家电商标授权商也纠纷不断 。因此,业内大多数人并不看好该次交易 。
但对于美国惠而浦来说,入华多年始终未能打开销售通路,希望借助合肥三洋的经销渠道创造奇迹 。此外,合肥三洋在合肥当地的制造基地也是美方认为的重要资产之一 。
不过,双方并未实现原计划预想的“1+1大于2”效应 。因中美文化差异、策略不同等多重因素,包括金友华、章荣中等原合肥三洋高管陆续离开,惠而浦中国高管迎来大换血 。近年来,惠而浦中国业绩持续下滑 。2017年到2019年,惠而浦中国分别营收63.64亿元、62.86亿元、52.82亿元 。
今年上半年,惠而浦中国实现营业收入21.5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3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4% 。虽然净利润从一季度的亏损1.07亿元大幅收窄到二季度的亏损0.09亿元,但仍无法扭转亏损的局面和业绩下滑的趋势 。
除了业绩惨淡外,惠而浦中国还面临行政处罚 。今年8月1日,惠而浦发布公告称,公司于7月31日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安徽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查明,惠而浦涉嫌编制虚假的销售订单、少记销售折扣和营业成本、延迟确认销售费用、收入跨期确认等,影响了2015年度和2016年度营业收入和利润数据 。
对此,梁振鹏认为,美国惠而浦在中国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战略失误 。据悉,早在十多年前,惠而浦就把其全部空调业务、热水器业务以及一部分小家电业务外包给苏宁易购 。
作为零售商的苏宁易购,只能靠代工厂生产,在制造上不具优势,导致产品生产质量直线下降,常被市场监督管理局检测出不合格产品,最终完全透支了惠而浦的品牌信誉 。此外,美国惠而浦原本把惠而浦定位为中高端品牌,但是零售商苏宁易购却打起价格战,让定位为中高端的惠而浦产品价格比国产品牌还要低 。
“从惠而浦把相当一部分品牌授权给苏宁易购的那天起,就注定了美国惠而浦在中国市场会面临彻头彻尾的失败 。”梁振鹏直言 。
英国欧睿信息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惠而浦的洗衣机全球市场份额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海尔 。但在国内市场,惠而浦洗衣机只能屈居第二梯队 。据奥维云网数据,今年上半年,在国内洗衣机线下市场,海尔、小天鹅、西门子三强的地位牢固,松下、美的、惠而浦则成为稳定的第二阵营 。
目前,惠而浦中国在冰箱、洗衣机等品类上仍具有一定优势,近年来在厨电业务上逐渐加大布局 。而格兰仕的核心业务是厨电,但其白色家电业务一直没有打开局面,市场份额较低,因而惠而浦对于格兰仕而言有一定的吸引力 。梁振鹏预计,格兰仕收购惠而浦后,会把占据惠而浦营业额一半以上的洗衣机业务继续做大 。
格兰仕欲借壳上市?
作为继美的之后佛山第二大家电集团,格兰仕多年来尚未上市,其IPO进程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由于没有通过上市融资来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导致格兰仕的业务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