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怎样调整好精神和心理状态


产妇怎样调整好精神和心理状态

文章插图
产妇怎样调整好精神和心理状态在产褥期内一些异常的情绪会影响产妇身体的恢复,如悲哀、忧愁、思虑、恼怒、恐惧过度等皆可引起身体机能的紊乱,导致各种疾病 。
由于精神的好坏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故产妇在“月子”里一定要注意养神 。祖国医学认为,异常的精神变化,不但是精神病的直接发病原因,而且也往往是其他疾病的诱发原因 。
对疾病来讲,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恶劣的精神状态,常能促使疾病恶化,甚至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或间接因素 。分娩可使孕妇身体内分泌发生明显的变化,胎儿、胎盘排出后使妊娠期迅速增大的垂体迅速缩小,体内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雌、孕激素急剧下降,并逐渐恢复到妊娠前状态;以垂体为中心的内分泌体系重新建立起来 。
在这种调节的过程中,一些机体不能适应其变化,容易发生生理上的平衡失调,成为生理障碍、心理变化的病理生理基础 。
在成为一个母亲以后,妇女心理上的变化很大 。尤其是高龄产妇,家庭负担较重,工作压力大,容易产生抑郁症 。随着精神紧张、身体疲劳、婴儿的抚养,还有对经济、健康、作息及家庭人员关系考虑的增多,一时间兼有做妻子、母亲、女儿和媳妇的多重角色及面对多种需要 。妇女这种角色的改变就成为心理上的极大负担,对原本不起眼的因素,如周围人员的态度、举动言辞,特别是丈夫的态度,都显得十分敏感,由此带来的心理影响成为精神刺激的因素而构成精神创伤 。
鉴于心理、社会、内分泌变化和相互作用的原因,产后容易发生产后沮丧,产后抑郁,常常可见有精神不稳、哭泣、焦虑、烦躁、失眠等前驱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精神障碍,如抑郁、躁狂状态、错乱、谵妄状态、精神分裂症等状态 。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逐渐上升已经受到了社会的关注 。
因此产后必须加强精神保健 。产妇要善于通过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外界的刺激,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对心理和生理产生的影响 。做到清心寡欲,恬淡静养 。家人应该让产妇分娩后处在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中,保证其足够的营养和睡眠,对其分娩所承担的痛苦应给予必要的关怀和补偿 。
产妇怎样调整好精神和心理状态
生孩子,自古便是女人的事情 。然而,孕妇腹内的胎儿却是夫妻双方爱情的结晶 。因此,无论在孕妇的身体健康方面,还是心理健康方面,丈夫都应该负起一定的责任 。在孕期心理保健上,尤其需要丈夫的帮助 。
那么,丈夫应如何尽自己的义务呢?
1、唤起妻子的爱心
有些妇女出现对怀孕、分娩的恐惧,怀孕以后会产生厌恶的心理,觉得一切的不适都是腹内胎儿的过错 。这时,丈夫要让妻子体会到比平时更多的爱和关怀,如在生活上更照顾妻子,协助妻子作好孕期监测,与妻子一起勾画未来家庭的蓝图,给未出世的孩子起名字等 。这样,妻子会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对腹内的胎儿也充满了爱意 。更重要的是,由于妻子不再认为怀孕和分娩是一种负担,会十分珍惜这一段充满温馨的岁月,对为出世的孩子才能转怨为爱 。
此时,丈夫也不要表现出对胎儿性别的偏好,否则会加重孕妇的心理负担 。
2、顺应妻子的心理变化
怀孕以后,女性在心理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原来性格开朗、温柔勤劳的女性,怀孕后会变得焦虑不安,脾气也变得较大,家中的劳务不再愿意干;对外界刺激过于敏感,但有时又变得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丈夫应及时了解妻子这些变化,一方面承担起家中的繁重劳动,另一方面,要对妻子进行安慰和鼓励,使妻子对未来的几个月充满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