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11项新生儿筛检


认识11项新生儿筛检

文章插图
  1.先天性甲状腺低能症(CHT)
  ◎原因及发生率:主要是宝宝体内缺乏甲状腺荷尔蒙,影响脑神经及身体生长发育 。发生率约为3千分之1 。
  ◎症状:刚出生的宝宝几乎无异常症状,通常在出生2-3个月之后慢慢出现症状;如果到了6个月以后才治疗,大部分会变成智能障碍、生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 。
  ◎治疗方法:
  如能及早发现,在出生后1-2个月给予甲状腺素(Thyroxin)治疗,可使宝宝有正长的智能及身体生长发育 。
  2.苯酮尿症(PKU)
  ◎原因及发生率:起因于宝宝体内无法有效代谢食物中的蛋白质 。发生率约3万5千分之1,分为食物型、药物型 。
  ◎症状:通常在出生后3-4个月时出现症状,如生长发育迟缓、尿液及身上有霉臭味,日后会出现严重智能不足 。
  ◎治疗方法:
  (1)食物型:早期发现,于出生后1个月内,给予严格的饮食限制(限制蛋白质的摄取,包括健怡可乐等含阿斯巴甜的饮食也不能吃)、以特殊奶粉(去掉苯丙胺酸)补充其他可摄取的胺基酸、定期追踪 。
  (2)药物型:补充BH4及相关神经传导物质 。大部分的宝宝可有正常的智能发展 。
  3.高胱胺酸尿症(HCU)
  ◎原因及发生率:
是一种胺基酸代谢异常疾病,主要是宝宝体内无法有效代谢食物中的蛋白质 。发生率约为10-20万分之1 。
  ◎症状:若未加以治疗,会出现全身骨骼畸形、智能不足、血栓形成等并发症 。
  ◎治疗方法:早期发现,给予低甲硫胺酸饮食及维生素治疗,可防止宝宝智能不足的发生 。
  4.半乳糖血症(GAL)
  ◎原因及发生率:主要是宝宝体内无法正常代谢乳糖 。典型的半乳糖血症在台湾的发生率约为100万分之1 。
  ◎症状:当病人吃含乳糖的食物(母乳或婴儿奶粉)后,会出现喂奶后呕吐、昏睡之现象,以及眼睛、肝脏及脑部损害 。
  ◎治疗方法:
  (1)早期发现,以不含乳糖及半乳糖之奶制品来代替母乳或一般婴儿奶粉,可防止疾病之危害 。
  (2)曾经生育过罹患此病症宝宝的妈妈,在怀孕期间亦应避免摄取含有乳制品或乳糖的食物,如:牛乳、乳类制品、内脏等,以免伤害患有此病症的宝宝 。
  萄糖-6-磷酸盐脱氢酶缺乏症(G-6-PD缺乏症,俗称蚕豆症)
  ◎原因及发生率:宝宝体内红血球之葡萄糖新陈代谢发生异常 。是台湾地区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发生率约为3/100 。
  ◎症状:患有此病症的宝宝在接触到具氧化性的物质时,如:吃蚕豆、接触樟脑丸(臭丸)或其味道、擦紫药水、服用磺胺剂及解热镇痛剂等,常容易造成急性溶血性贫血 。急性症状包括:皮肤及眼睛突然变黄、尿尿变可乐的颜色,有些会发烧、喘、体力变不好,有任何不正常要立即就医处理;如未及时处理会导致核黄疸、智能障碍,甚至有生命危险 。
  ◎治疗方法:
  (1)早期确认宝宝健康状况,避免接触上述之致病因素,可减少对宝宝的伤害 。
  (2)不随意服药,所有药物均需经由医师处方 。
  (3)发现患儿有上述之溶血症状时,尽速带往医院诊治(带去可以抽血的医院,若时间紧急,不一定要去原医院) 。
  (4)随身携带G-6-PD备忘卡以方便就医时告知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