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的十字路口( 三 )


该规定 , 西方国家对中国半导体技术出口 , 一般要按照“N-2”的原则审批 , 就是要比最先进的技术晚两代 。加上审批中适当拖延时间 , 中国拿到的技术设备通常比最先进水平落后3-4代 。
这三大战役到最后相继搁浅!到最后逐渐变成从“造不如买”的趋势 。国内的产业为了在短期内获得效益 , 购买国外的技术和生产线 , 自主研发的电子工业思路逐渐被购买引进所替代 。
新时代的中国 , 在芯片领域给人、给钱、给物的全力支持政策倾斜 , 在经历几大战役之后 , 这种支持力度依然不变 。在21世纪初 , 中国芯片行业进入了海归创业和民企崛起的时代 , 但是因为“汉芯”事件 , 这块中国芯片攻关史上的伤疤 , 也让这个国家开始变得谨小慎微 。
2006年1月17日 , 一个类似美国“水门事件”中“深喉”的人物 , 在清华大学水木清华BBS上 , 公开指责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 。
这种所谓世界领先的“汉芯一号”不过是陈进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购入的56800芯片 , 然后找来几个民工打磨掉MOTO的字样 , 然后再打上“汉芯一号” , 这样就创造了一款世界领先的“汉芯”芯片 。
而在当时三年前的发布会上 , 由多位院士和“863计划”专项小组负责人组成的专家组对“汉芯一号”进行鉴定的结论是:“汉芯一号”属于国内首创 ,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 是中国芯片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陈进又相继推出了“汉芯二号”、“汉芯三号”以及“汉芯四号” 。凭借“汉芯”陈进甚至申报了国家科技最高荣誉的“863计划” , 并且说服了国家总装备部申报了“武器装备技术创新项目” 。
这个帖子曝光之后 , 敏感的媒体飞速介入调查 , 将陈进的罪行扒了个干净 , “汉芯”事件的真相公之于众 。
汉芯是一个谎言 , 陈进在研发过程中 , 用多种借口骗取了高达11亿元的科研资金 , 其中大部分都进了他自己的钱包 。
真相一出举世哗然 , 当时不少相关领域自主研发项目都受到了影响 , 龙芯的诞生 , 就被质疑不断 , 国产芯片的呼声一时间沉入谷底以至于麻痹 。
近两年 , 中兴卡脖子的事件再次让国产替代呼声响起 , 21世纪的中国“芯”得到的重视较20世纪更加强烈 , 成立于2014年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 专为促进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而设立 , 外界称之为“大基金” 。
基金总额最初计划约为1200亿元 , 最后增至1250亿元 , 发起人包括国开金融、中国烟草、亦庄国投、中国移动、上海国盛、中国电科、紫光通信、华芯投资等实力雄厚的企业 。
而这两年科创板的诞生 , 注册制的实施 , 以中芯国际为代表的半导体企业 , 这些逼出来的芯片国家队 , 国产替代的重任在肩 , 除了要老一代工作者舍身忘我的啃干粮精神外 , 不得不承认的是 , 所有的科技革新背后 , 其实都离不开一个肯花力气 , 愿意烧钱的政府 。
10年前美国杂志《连线》一篇文章开篇中写到:“试想 , 一个国家需要完全依靠从一个与之有着战事冲突或者经济往来不稳定的国家进口某种珍贵商品 , 而且没有这种商品 , 其整个社会将被迫停顿 。假如这个国家是中国 , 与之有冲突的国家是美国 , 而该商品就是芯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