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买臣做官


朱买臣做官

文章插图
朱买臣在西汉 , 不算一个大人物 , 但他的名气在后世出奇地大 。不为别的 , 只因他是一个刻苦学习、靠苦读做官的模范典型 。白衣致卿相的故事 , 在科举制实行之后 , 倒是有不少 , 但在汉朝 , 这样的美事并不多见 。刘邦在沛县的那帮偷鸡摸狗的兄弟 , 布衣致卿相 , 是因为跟着主子打了天下 。天下已定之后 , 小百姓要想混官场 , 一般都得从小吏干起 , 还要有牛人推荐 。
像朱买臣这样 , 虽能读书识字 , 但家贫如洗 , 最后靠讲经得到皇帝赏识的 , 在他那个时代 , 确实是个异数 。宣称要独尊儒术的汉武帝 , 急切需要若干通经之人做装饰 , 他欣赏的博士公孙弘以及朱买臣 , 都是这样的饰件 。这样的饰件 , 像班固说的那样 , 无非“习文法吏事 , 缘饰以儒术” 。
【朱买臣做官】即使是模范典型 , 如果故事缺乏戏剧性 , 也不大容易走红 。而朱买臣的故事 , 恰好有这样的因素 。这个靠砍柴卖柴为生、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措大 , 居然有一个妻子 。妻子开始并没有嫌弃他 , 只是觉得自己的丈夫边卖柴边大声朗读文章有点搞笑 , 总是制止他 , 又制止不住 。最终 , 到朱买臣40多岁 , 她看看日子毫无起色 , 实在熬不住了 , 离开他另找了人家 。
朱买臣还劝 , 说自己50岁肯定能发迹 , 没几年就会熬出头了 。显然 , 这样的安慰是没法让人信的 。
另嫁他人的朱买臣前妻 , 对朱买臣并未恩断义绝 , 跟丈夫上坟 , 看见朱买臣吃不上饭 , 还“呼饭炊之” 。但是 , 没有了妻子的朱买臣 , 生活终于有了变化 。他不再卖柴 , 而是跟着太守的上计吏做跟班了 。所谓上计 , 就是每年进京负责应付上级的考核 。为了应付考核 , 各个郡不仅要有专门人员 , 还有驻京办事机构——守邸 。就这样 , 朱买臣进了长安 , 伏阙上书 , 没有消息 。
正在饥寒交迫之际 , 幸好得到了乡人严助的推荐 , 得以面见皇帝 。朱买臣见皇帝 , 说《春秋》 , 言《楚辞》 , 说得汉武帝挺高兴 。于是就做了官 , 中大夫 , 皇帝的侍从 。恰好武帝要置朔方郡 , 宰相公孙弘以为不可 , 于是武帝便令朱买臣去跟公孙弘辩论 。朱买臣看来杂书读得比较多 , 口才也好 , 辩来辩去 , 把公孙弘辩得没脾气了 。其实 , 汉武帝置朔方郡 , 从经济角度看 , 完全不合理 , 他自己也说服不了宰相 。
再后来 , 东边的越人老是叛乱 。朱买臣献策 , 说他有平叛之法 。于是 , 汉武帝就命朱买臣做了他家乡会稽的太守 。临行之前 , 武帝说了一句:富贵不还乡 , 如锦衣夜行 , 你这下子抖了吧?
朱买臣进京做官期间 , 也有不走运的时候 , 有一阵儿官也丢过 , 他就跑到会稽郡的驻京办去混饭吃 。这回 , 捧了会稽太守的印绶 , 他依旧穿着往日的旧衣服 , 再次来到会稽郡的守邸 。正好赶上上计之时 , 上计吏和守邸里的办事人员正在一起喝酒 。见朱买臣进来 , 也没有人起身 , 朱买臣一屁股坐下就跟着大伙一起喝 。酒至半酣 , 守邸的小吏突然发现朱买臣身上有印绶 , 近前仔细一辨 , 发现居然是会稽太守印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