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会孩子善解人意


怎样教会孩子善解人意

文章插图
孩子从小就善解人意,长大后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
孩子在1-3岁的时候初步具备了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起意识和行为的控制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大为提高,并在大人的影响和教育下开始学说话,因此此时正是教育孩 子的最佳时期 。能否抓住小孩这一年龄特性,有意识的培养其善解人意的性格尤为重要 。教孩子善解人意要从平凡的小事着手 。其实孩子的任性,不通情达理和家长 的抚养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 。
过分娇惯,迁就孩子,往往会强化幼儿的利己心理,从而难以形成理解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性格 。
心理学把善解人意分解为三个方面:有理解别人的愿望,有理解别人的能力,做出良性的反应 。善解人意作为一种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协调社会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怎样才能让孩子变得善解人意呢?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1.正确对待孩子的任性
每 个孩子都会经历从“自我中心”到“去自我中心”的心理历程 。学龄前的孩子往往表现出“自私”,“任性”和“不讲理” 。因此任性心理作为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 必经阶段,父母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
如三岁的孩子非要有和别的小朋友一样的玩具,离开妈妈会哭闹,都是有孩子心理发展中的“自我中心”和“依恋”心理 所决定的 。因此,父母在此阶段不应简单的否定,批评孩子 。
2.帮孩子建立理解别人的愿望
要让孩子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理解,关心和体贴 。在孩子付出爱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别人也同样需要他的爱 。这样做才能激发孩子了解别人的愿望 。
3.引导孩子分析事理
父 母可借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明白,每个大人都有自己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当这些事情和孩子的需要有冲突的时候,孩子也应当学会谅解 。孩子经常提出 一些在大人看来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父母应履行职责,满足孩子的需要 。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太合理,父母可以暂时采取“冷处理”,大多 数孩子最终会放弃要求 。
4.教孩子学会宽慰体贴别人
人都有遇到困难,烦恼的时候,都需要得到别人的体谅和帮助 。有位诗人说过:“能同情人的人,是伟大的人;能宽慰别人的心,是崇高的心 。”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善解人意,让他们在平凡处显出崇高,生活才会变得更有意义 。
5.敢对孩子说:“不”
有 的父母认为孩子太小不懂事,对孩子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从来不愿说:“不”,甚至经常会在孩子哭闹之下,放弃自己的立场,结果更加助长了孩子的任性 。因 此,父母在拒绝孩子要求的时候,应耐心的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并让他理解,“爸爸妈妈很不喜欢宝宝用哭闹的方式解决问题”,是孩子逐渐学会讲道理 。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的特别关注 。父母要做一个有心人,时刻细心观察孩子的喜怒哀乐,言行举止,在适时与孩子交流,有表及里的了解与掌握孩子的心理活动 及他对周围发生事情的反应,耐心引导孩子从多角度读懂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家人,老师,同学,朋友 。从而建立起正确的是非观念,是孩子逐渐学会理解他人,体谅别人,感激曾伴随自己成长的所有人 。
孩子学会了善解人意,在与人交往中就会减少摩擦,消除怨恨,彼此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孩子学会了善解人意,就会善待他人,与人和谐相处,广交朋友,从而为将来的各方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