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无痛分娩在中国产房难以普及呢?

生孩子的痛让很多孕妈妈心有余悸,使用无痛分娩,孕妈妈的疼痛等级会明显下降,无痛分娩的技术这么好,为什么在中国产房却难以普及呢?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一起来看看吧 。无痛分娩严格讲叫分娩镇痛 。因为使用分娩镇痛后,产妇依然会有疼痛的感觉,但疼痛的等级会明显下降,很多产妇的感觉就是从地狱升到了天堂 。
分娩镇痛技术这么好,为什么难推广?

为什么无痛分娩在中国产房难以普及呢?

文章插图
分析原因如下:
1医疗资源缺乏
在中国,医生与患者的比例是比较低的,中国医生一向效率高 。但依然无法掩盖医疗资源缺乏的事实 。现有的医疗资源能完成基本医疗,却无法满足基本医疗之外的需求 。简单说,各个医院的麻醉师短缺,能保证完成各类手术的麻醉已经把麻醉师累的猝死率高于其他行业了 。手术麻醉是基本医疗,没有麻醉无法手术,但没有麻醉孩子还能生 。
有人问,没有麻醉也能做胃肠镜,为什么胃肠镜、人工流产做无痛的比率很高?而且胃肠镜、人工流产与生孩子比疼痛强度很低 。
这其中的原因是分娩的过程很长,如果从临产开始用无痛分娩,产程数小时到十几个小时,麻醉师要全程监护 。而胃肠镜、人工流产一个手术10分钟,一个麻醉师给一个产妇做分娩镇痛的时间可以为几十个胃肠镜患者做镇痛 。
2收费低
目前大多数公立医院都没有分娩镇痛的服务,而私立高端的产科医院,其招牌就是可以进行家人陪伴、分娩镇痛 。原因是私立医院的收费是公立医院的几倍甚至十倍 。这些收费,足以支付麻醉师提供分娩镇痛的服务费用 。
前几天,我接受环球时报的采访,我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公立医院产科的其它方面可以按照各地区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但分娩镇痛应该提高收费标准,这样医院才能够雇佣更多的麻醉师来完成这样的服务 。
3医生缺乏动力
【为什么无痛分娩在中国产房难以普及呢?】在医院里分娩镇痛是没有难度的麻醉,也难以出科研成果 。按照现行的医院激励机制,科研与论文作为唯一的晋升渠道,医生没有动力去做分娩镇痛这种又苦又累又没有功劳的工作(遇到夜间分娩,麻醉师要整夜监护) 。
4观念落后
医生和产妇方面都有这个问题 。很多产科医生担心分娩镇痛后产程延长、增加分娩的困难以及增加胎儿宫内缺氧的发生率 。在产妇疼痛和母儿安全进行之间选择,当然选择母儿安全 。
“但已经有循证医学证明,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是安全的,不影响产程进展,不影响胎儿的健康 。
有些产妇以及家属,尤其是是老年家属,认为生孩子就该疼痛,当年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也担心打了麻药后会影响胎儿的健康 。这需要我们这些科普工作者不断的去做科普宣传工作,转变医生和产妇家属的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