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似本书

夜晚卧床难眠,女儿便央求讲故事 。笨嘴拙腮的,没得故事讲,将童年往事翻出搪塞 。不想,女儿愈听愈是有滋味,就愈发不寝 。于是,唬着脸,缄默,假寐 。想,我们这代人的童年对于女儿她们来说可谓是一本好奇的“书”了 。
启开此“书”,思绪翻飞,童年之景象渐次清晰 。我的童年是在七十年代黑龙江大庆度过的 。那时“孔老夫子”正走霉运,读书当是无用了 。
三五日就有批判会,或批林或批孔或批封资修 。因批判稿写得还可以,常常地很光荣地捷足先登,占领那方三尺讲台,亮出稚嫩的嗓门,咚咚咚地“轰”一阵 。台下“噼里啪啦”脆响后,我便感觉良好地回到座位上 。那时自然也没得作业做,劳动课倒是开了不少,防止资产阶级臭思想“腐蚀生锈”嘛 。春季里种庄稼,什么茄子豆角玉米土豆,外加除草施肥间苗浇水,忙得不亦乐乎;夏季是爬坡走低采草药,或站在日头下,学着大人模样挥舞大钐刀或小镰刀打羊草;秋收便是种什么收什么了,间或还能分得几穗苞米什么的;冬天只有拾粪的差事了 。
说起拾粪,记忆犹为深刻,肩挑一副担,一头一只筐,一手握锹,一手扶担,迎着风雪,晃晃当当地走着,这就是我 。偶尔身后还跟着个“尾巴”,那便是妹妹 。两张脸儿似两只红透的苹果,在那万物萧条一片荒凉的北方旷野里勾勒出一幅奇特的画卷 。
那时也有光荣榜张贴,那是与劳动表现直接挂钩的,干的活多,其上的红线就升得快、升得高 。就为这红线,我曾有过不诚实的行为,由于羞于启齿,此秘密一直藏于记忆深处不曾泄露 。那是某年寒假的某一天,我如往常一样挑担往学校送粪,把粪倒入本班粪堆之后,便向负责人报数 。
一同学伏我耳边悄语:无人查看,下次多报点 。于是战战兢兢地模仿之 。开学讲评那天,心如揣只兔,头似坠着石,老师的表扬让我无地自容 。放学后,同学们呼啦啦去瞧粪堆,我好似万根芒刺在背,垂着头飞亦似地奔回了家……这学期的4元5角钱学费又免了 。这次不是用实实在在的劳动换来的学费,我如霜打的茄子般没了往日那股兴奋劲儿了 。
如今的孩子自然是体会不到那种劳动的滋味和自己挣学费的感受 。我想,时不常地翻翻这本“陈年旧书”,咀嚼一下“历史”,激励一下后人,也是蛮有意思的 。
【童年似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