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神药单片最低价1.5分钱 惨烈价格战后二甲双胍企业图啥?( 三 )


文章插图
但是,张倩的团队也不愿意把价格压得过低 。二甲双胍是公司大品种,去年行业内最低的公开挂网价格已经按角计算 。二甲双胍原料价格波动很大,去年有些厂家的报价很低也是这方面原因 。今年的原料价格都涨了,但还是得贴着这个价去报 。所以他们也把预期降得很低,认为能保本就行 。
对于一些同行报出的“地板价”,张倩也表示理解 。“他们以前在这一块份额不大,估计是想通过集采提升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张倩感慨道,不同企业对于集采的市场策略不一样 。这个价格肯定不是按成本测算的,可能更多是从市场角度考虑,靠低价进入医院给品牌做宣传,为公司的其他产品铺路 。
对二甲双胍最低的中标价格,刘明睿也有些诧异,这样一个超低的价格让大多数投标企业难以想象 。他表示,中标企业有8家,最多只有5个省份的市场,这么低的价格,企业能否保证产品的质量?由于没有中标,翰宇药业的二甲双胍将考虑从零售市场和第三方来推广 。
竞标策略:有,还是“没有”?
企业究竟有没有集采竞标策略?初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没必要提的问题 。从带量集采试点开始,大药企纷纷交由市场准入部门或者政府事务部门专门打理相关事项,中小药企即使没有专门的部门运作,也往往是老板亲自带队多方斡旋,而每年集采现场,除了参与竞标的药企,还有医药上下游的销售终端企业、还未过评的药企纷纷前来观摩取经 。这也足以看出药企对集采严阵以待的态度 。
但在小药企出身的梁景旭看来,这次参与二甲双胍集采竞标的一些药企,似乎没有“竞标策略”可言 。
只有二甲双胍一个品种,不中标企业必死——摆在梁景旭面前的选择并不多,他所在药企所谓的策略“简单粗暴”:核算成本(研发成本、原料成本、配送成本、人工成本等加总),然后在其成本价格上面上浮“一点点”报价 。
“以缓释片来看,二甲双胍缓释片原料一公斤在100块钱左右,按国家招标0.5g的规格(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那一片药原料成本就要5分钱”,梁景旭掰着指头一项项算来,“然后缓释片还要再加500mg辅料,辅料还得要进口的,这一公斤就算个150块,也就是说它的辅料的成本就要7分5,也就是说算下来这一片的成本就要到1毛2分5 。”
梁景旭所在药企最终的报价比1毛2分5略高几厘钱,因此在现场,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有的企业会报出远低于成本的价格 。“说实在的,我们就是按照成本报的价,而且我们公司有个优势,因为工艺的原因,我们二甲双胍缓释片每片克重轻,所以相对来说成本低一点,侥幸中了标 。”梁景旭表示,不存在成本更低致使报价低太多的可能性,“现在参与的企业都没有原料” 。
对于一些企业报出的价格,刘明睿也很诧异,翰宇药业是做不到那样的低价的 。
“我们的缓释片很多采用了进口原辅料,如果要按这种价格去投标,只能降低成本,势必会影响品质,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刘明睿说,中标企业有8家,每家最多只有5个省(区市)的市场 。
他还指出,翰宇药业主要是做高端药,对于低端仿制药不会用超低价不计成本地占有市场,这样得不偿失 。但不同企业策略不同,有些低价是为后续的升级产品打头阵,有些小企业则是为了搏一下 。
按梁景旭的说法,还有很多中标药企的报价低于成本价 。他坚称,自家报价几乎等同于成本价 。他也试图跟中标的一家上市药企的代表沟通询问,得到的答案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一些大药企产品品种很多,即使二甲双胍亏本了也能在其他产品利润上摊平,“还有一个方面,中标的上市企业,股价随之上涨,这里亏了一点也能补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