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的水从哪里来的( 三 )


老板或许会说:‘我会让你留下来,因为你很有想法,有很多有用的理念 。你好好保重自己,你身体健康,工作用功,你很有弹性,能学习新事物,适应转变 。你跟其他人关系很好,有能力维系组员团结,有你在这里是件好事 。’”
没错,老板都要员工有知识,但谁会得到工作、保住职位,谁会失业,关键不在于小时候背诵过哪些知识,而在于思考的技巧,以及那个人的特性 。
一个人得到工作机会,不会是因为他难伺候、自我中心、不懂得享受生活、目光狭隘,而是因为兴趣广泛、对生活有热情、懂得怎样跟别人相处、有责任感、有健康的身体,还有表现出高度的思考技能和创造力 。
“如果我们要令我们的儿童为将来做好准备,那么我们要避免让他们觉得学习是件苦差 。儿童应该有快乐的童年,有足够机会在社交及情绪方面得到发展 。我们知道未来劳动者不应该是自我中心和只会想到自己的人,一个人若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他必须关心他的同类、我们的环境以及整个地球 。”
一份自豪
正像Adams博士热情洋溢的描述一样:我们这些从事幼儿教育的人是重要的!幼年时期是我们为培养出这些特征打好基础的时期,一个在中学里跟同学相处有困难的小孩,几乎就是那

12
近视相关的问题
我的家成为全国美好家庭(图)



些在幼稚园里被认定是跟同学关系有问题的小孩 。所以,人与人相处的技巧、自我的意识、对自己的关怀、对别人的宽容、思考的技巧、创造力、学会享受生活等——这些都是我们专注的范围!我们要尽可能给予儿童最好的开始,让他们在日后一步步迈向成功 。
我们需要更具体的指导
耿彦红
看完这则教育报告,作为家长,我的心里无形中增加了许多压力 。面对未来社会僧多粥少的局面,我们的孩子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吗?我们现在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为孩子的前途早早铺路,是我们的责任 。看到别的家长为了孩子不停地奔忙,我们也不敢怠慢,而且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生怕让孩子输在最开始 。
我们当然也欣喜地看到,现在社会各界对学前教育非常关注 。许多很好的早教理论把我们从传统的不科学的育儿观念和方式中解脱出来 。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因为有了科学的培养,一定会成长得更加茁壮 。我们需要更多地了解未来社会及人才的发展走向,这会给我们教育孩子提供一个很好的方向 。
但即使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具体到每个孩子,又该教什么、怎么教呢?这正是我们所忧虑的 。
每当看到那些背唐诗、背圆周率的小孩子,还有各种兴趣班,我就感到一种有劲没处使的悲哀 。我们既想开发孩子的智力,又怕增加他的负担;既想让孩子品德高尚,先人后己,又担心他处处受委屈,变得胆小不自信;既想培养其综合素质,又怕他在当下的竞争中失败 。
我曾见过一个小孩子,他哭着找妈妈,说小朋友踩了他的脚 。然后这个妈妈就带着他去找那个小朋友的妈妈,双方争吵起来 。试想连一个踩脚的问题都处理不好,还谈什么成才啊 。
的确,大多数人并不知道具体怎么教孩子,遇到实际的细节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有点急功近利,有点盲目,甚至纯粹跟着感觉走 。我想如果有一个统一的教材,或是一个适合家长们操作的模式就好了,大家都这么做,都不要左顾右盼,心里就踏实了 。
可是,我们清楚,统一的模式还是不存在的 。教无定法,那就让我们在生活中摸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