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本体性教育( 二 )


一节课可谓是高度地“综合”了 , 但是 , 语文学习却为着边际 。这在大型的公开课上更为突出 , 如一节课中既要有自主、探究性的学习 , 也要有合作性的学习;既要有理解性、吸收性的阅读 , 也要有批判性、创造性的阅读;既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 又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等 。上述内容的学习 , 在适当的时候 , 适当的环节是可以适当安排的 , 但是如果刻意追求课堂的“面目一新” , 就忽视了语文本体教学任务的落实 , 影响了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通过和发展 。
我以为 , 语文素养与文学鉴赏相比 , 语文素养是主要的 。语文这工具掌握得不好,人文性的理想目标难以实现,人文性对工具性又有导引作用,如果说工具性是雪中送炭,那么,人文性就是锦上添花了.就培养读写听说能力来说 , 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 , 学得口头语言的机会很多 , 因此 , 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应当着重帮助他们学习书面语言、文学语言 , 增强语感 , 再学一点古代汉语 。
在一定的人文氛围中 , 发挥语文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长处 , 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 那么 , 人文精神就在其中了 , 它会自然而然地提升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如在学习《长城》时 , 学到那一句“单看那数不清的条石 , 一块有两三千斤重 。
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 , 没有起重机 ,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 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老师感慨地说:“多么感人的情景 , 多么动人的画面 , 多么令人佩服的古代劳动人们啊!
wwW.3mama.Com文②章 , 不得自行转载 , 违者必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