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学走路的误区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家都只有一个孩子,很多年轻的父母和老人都希望小宝贝能更快、更轻松的成长 。千万宠爱于一身,难免会"好心"变"坏事" 。下面就宝宝学走路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
宝宝没有练习爬行,直接学走路
" 爬行容易使干净的衣服弄脏,增添衣物换洗的麻烦 。还会让宝宝的小手弄脏,增加跟细菌接触的机会 。
宝宝四处乱爬有危险……"种种原因使得大人让孩子放弃了练习爬行 。
爬行是幼儿生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家长们千万不要忽视爬行的作用,限制他们爬行的自由,因为宝宝在爬行中,能够获得各方面的好处 。
爬行时孩子总是昂着头,胸腹离地,用肢体支撑身体的重量,这就锻炼了胸腔腹背与四肢的肌肉,并可促进骨骼的生长,为日后直立行走奠定良好的基础 。爬行能促进婴儿脑发育 。爬行时,婴儿的姿势不断变换,能促进小脑平衡机能的发育 。爬行时婴儿必须保持眼、手、脚的相互协调,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 。
爬行能锻炼宝宝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尤其是四肢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一种综合性的强体健身活动,有助于视听觉、空间位置感觉、平衡感觉的发育,促进身体的协调;还可使血液循环流畅,并且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 。
研究人员通过同龄婴儿的对比观察发现,会爬的婴儿动作灵活、敏捷、情绪愉快、求知欲高、充满活力,而爬得少或不会爬的婴儿,由于接触新鲜事物少,往往显得较为呆板、迟钝、动作也缓慢些,且易烦躁 。从孩子今后的发展中观察发现,没有经历爬行过程的孩子,其语言能力低下,出现阅读错行,画不直线段,写字老是出格子,情绪不稳定等学习障碍 。
甚至出现"多动症" 。
不要用学步车帮宝宝学走路
有的父母急于让宝宝学走路,以为学步车有助于宝宝学走路 。实际上,学步车反而会减慢宝宝学会走路的速度 。学步车可以加强小腿的肌肉,却不能锻炼大腿和腰部的肌肉,而这些部位的肌肉对宝宝走路都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
学步车可以让宝宝很容易地四处走动,但对宝宝的平衡力和协调能力训练没有多少帮助 。很易造成身体协调性不好的现象(简称:感觉统合失调) 。
为了宝宝更好的成长,请让宝宝自由、快乐的爬行吧!
太早学走路
三翻、六坐、八爬,要遵循一定规律,让各部分肌肉得到充分锻炼 。合适学走路的时机:站得稳 。
学走路要穿鞋
最好不要穿硬底鞋 。
三岁以上的宝宝可以穿软底鞋,一般穿袜子 。有条件的环境下,可以让宝宝光脚丫,帮助宝宝认识自己 。
过度保护
应该启发孩子原动力 。多地上,少床上;多鼓励,少保护 。增加宝宝视野 。
婴儿学走七大要点
宝宝到10个月左右的时候,经过扶栏的站立已能扶着床栏横步走了,这就是宝宝学走的开始,但从扶走到独自走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无疑要起到辅助作用,同时,父母还要学习一些宝宝动作发展方面的知识,以做到科学合理的辅助孩子学走路 。
一、发展状况
宝宝走的动作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10-11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宝宝扶站已经很稳了,甚至还能单独站一会儿了,这时就可以开始练习走路了 。
第二阶段 12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
第三阶段 12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