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次南巡的主要原因

乾隆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 有人说他这一生只干了两件事 , 一件是西征 , 另一件就是南巡 。乾隆“西征”是为了收复失地、建立不世武功 , 而“南巡”仅仅是为了享乐 。这话说的也对 , 但是不全面 , 乾隆的六次南巡 , 耗资花费巨大 , 除了吃喝玩乐之外 , 这位乾隆帝还是干了些正经事的 。和他老爹康熙南下不同 , 乾隆爷花钱确实是大手脚 。康熙下江南都是轻车简从 , 经费控制得很严 , 每次不过一二万金 。而乾隆就不同了 , 他每次出行 , 都是前呼后拥 , 大批后妃、王公亲贵、文武官员相随 。沿途不仅修行宫 , 搭彩棚 , 地方官要进献山珍海味 , 还要从全国各地运来许多食品 , 连饮水都是从北京、济南、镇江等地远道运去的著名泉水 。
六下江南花费巨大 , 原本经过康熙和雍正的努力 , 国富民强国库充盈 , 但在乾隆的挥霍下国库却变得囊中羞涩 。
除了奢靡享乐外 , 乾隆下江南还另有目的 , 主要有三:
【乾隆六次南巡的主要原因】一是探访民情 , 二是笼络江南士绅 , 三是考察河工 。深入民间查访 , 算是统治者的责任之事 , 古代信息不发达 , 光听臣子的汇报和翻阅邸报是很难了解民生实情的 , 皇帝要想了解民情 , 就得多到民间走走 。乾隆探访民情 , 之所以会选择江南 , 也是有其一石二鸟之意的 , 江南是明朝起家之地 , 当地民众对明朝有着浑厚的民族感情与强烈的认同感 , 所以 , 清军入关后 , 反抗最激烈的是江南民众 , 遭到最惨烈屠杀的也是江南民众 。
而江南经济发达 , 帝国财赋又大半来源于此 , 所以康熙、乾隆都利用下江南为加强与江南地主士绅的联系 , 以巩固统治 。所以 , 康、干的江南之行 , 是带有非常明确的政治目的的 。

乾隆六次南巡的主要原因

文章插图
康熙与乾隆下江南 , 都是带着另一项重要任务的 , 那就是为了河工 。康熙时期主要是治理黄河;乾隆下江南除了视察黄河大坝 , 还视察浙江海塘等水力工程 。乾隆自己也说:“南巡之事 , 莫大于河工” 。确实 , 乾隆在位期间 , 非常关心水利建设 。他下令完成的水利工程 , 较大的有:河南洛阳至商丘黄河河堤新筑170馀里 , 清口及江南运河疏浚 , 江南淮阳运河挑浚 , 清河千里堤岸培筑 。
此外 , 在他关心下 , 修了江苏宝山至金山242里长的块石篓塘和浙江金山至杭县500里海塘 。这些水利工程起了防洪、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 。另外 , 乾隆南下江南 , 多会驻跸扬州 , 所费银两也多出自盐商 。为了讨好这位好大喜功的皇上 , 盐商们在扬州广建园林 , 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扬州行宫名胜全图》上标明 , 集资修建当地行宫的商人一共修建了楼廊5154间 , 亭台196座 。
扬州有4处行宫 , 其中天宁寺行宫是专为乾隆南巡而修建的 。
乾隆帝六次南巡 , 扬州盐商一次又一次建造园林 , 园林加上行宫 , 从扬州城里到平山堂 , 处处亭园楼台 , 号称“一路楼台直到山” 。同时 , 官府、名流为了巴结、讨好皇帝 , 大肆修缮装饰园林、道路、民居、作坊 , 一时间扬州等中心城市急剧繁华 。为迎接乾隆南巡 , 盐商们还不惜花费巨资 , 蓄养花、雅两部戏曲班子 , 在数十里长的河两岸 , 搭起戏台 , 奏乐演戏 , 由此也带动了扬州戏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