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洋总裁井植薰


三洋总裁井植薰

文章插图
1兆日元是什么样的概念,并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 。从字面上看,1兆日元就是1万亿日元 。但这仅仅是抽象的概念,如果换个形象的说法该如何表示呢?日本三洋电机公司总经理井植薰打了个这样的比方:如果以每秒钟赚1日元来计算,那么赚1兆日元需要用31710年;如果将厚度约1毫米的1日元硬币一块块地叠起来,那么1兆日元的硬币可叠成100万公里的长度,可以绕地球25圈,或者从地球到月亮打个来回 。
他为什么算得这么清楚呢?因为三洋电机公司在他的领导下,从1979年开始,年销售额达到了1兆日元,80年代后几年,每年更高达1.5兆日元以上 。
年销1兆日元,即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日本,也只有本田、丰田、索尼等屈指可数的几家大企业能够做到 。
而三洋只是一个1946年12月才起家的"战后派",其发展速度之迅猛令人惊叹不已 。
1兆日元,既是三洋公司由小变大,跻身日本乃至世界家电行业前列的标志,也是对三洋公司总裁井植薰卓越经营才能的最好嘉奖 。
1911年2月9日,井植薰出生于日本淡路岛一个撑船运货的船夫家庭 。
未满4岁,父亲就因病逝世 。母亲带着8个儿女饱受生活的煎熬 。井植薰14岁高小毕业的第二天,就离开家乡来到大阪,他在姐夫松下幸之助的"松下电器制作所"当学徒 。
在艰苦的学徒生活时期,胸怀大志的井植薰牢记小学老师浜野先生"今后要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学习"的教导,工作再苦再累,也不放松学习 。他先后坚持读了8年夜校,前4年学机械制造,后4年学商业会计 。机械加算盘,培养了他用数字来考察事物的习惯,也为他涉足电器制造行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
井植薰在松下公司一干就是24年,从学徒到三等职员,从分厂厂长到公司常务董事兼制造部长,成了松下公司内举足轻重的人物 。但是,他遏制不住埋在内心多年的欲望,一心想追求属于他自己的事业 。
1949年底,他向"大老板"松下幸之助提出了辞呈 。这对姐夫松下来说,是一个打击 。
他一再挽留,反复询问辞职的原因,并动员几批说客对井植薰做工作 。
尽管井植薰也不愿意离开用全部青春年华奉献过的这块"故土",但男子汉既然决心已定,就难以改变,他要从零开始,自己去闯一番事业 。
松下终于接受了他的辞呈 。
1949年12月30日,井植薰挥泪离开了松下公司 。
1950年春节,井植薰到大哥井植岁男家拜年 。大哥问他:"你今后想干什么?"井植薰胸有成竹地说:"我想造收音机 。"说完,他将早已酝酿的计划和盘托出 。结果,弟兄俩一拍即合,决定合伙干 。
1950年4月,资金为2000万日元的三洋电机公司宣告成立 。井植薰崭新的"三洋生涯"开始了 。
当时,收音机已有普及的趋势,前景十分广阔 。但由子政府对收音机征收30%的高税,售价偏高,老百姓宁愿自己买零件装配,也不买成品,从而形成收音机销售数量下降的奇怪现象 。井植薰认为,只要在如何降低成本上做文章,生产出质量上乘而又价格低廉的收音机来,销路肯定会打开 。
在当时日本市场上,一台5灯收音机的零售价在1万日元以上 。作为同行业小弟弟的三洋电机,要战胜老牌厂商,就必须把价格降到1万日元以下 。
首先,井植薰制定出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年产量为7.8万台 。而当时生产收音机的头号厂商松下公司,普及型收音机的年产量也不到5000台,一般厂家更在3000台以下 。如果这个大批量生产的计划能够成功,那么生产成本就能大幅度降低,价格便具有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