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话“塑造”了孩子( 二 )


从这一刻开始 , 你就已经给孩子打下了健康心灵的基石 。
多说“要”少说“不”
这里我们做个小试验:请你闭上眼睛 , 很响亮地对自己说:“我现在不去想有一只老鼠 。”这时 , 在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景象?肯定就是一只老鼠!用“不要去做”来强迫你思维的尝试显然是失败的 。同样 , 对孩子经常性地用“不要这样做”来规定他的行为举止 , 也是会失败的 。
“不要将你的玩具到处乱放!”“不要与小朋友吵架!”等等诸如此类的句子 , 每天都会从被孩子折腾得心烦的父母嘴里说出来 , 其实到最后几

12 3
根据孩子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您是合格的“健康卫士”吗



乎都是没有什么用的 。“不”字正是这一类教育方法失败的真正原因所在 。不仅是孩子 , 就连大人在潜意识里也根本不会把这个“不”字听进去 。你对孩子不停地说“不” , 而到了孩子的耳朵里却变成了:“将你的玩具到处乱放!”或是“与小朋友吵架!”
夸张点说 , 大人的“不当语言”是促使孩子产生不良行为的诱因 。
如果一个孩子整天听到大人对他说:“不要这么乱吵!”孩子就真的会变得整天乱吵乱闹 。
其实 , 只要父母、老师和其他与孩子有关的人能够尽可能地改变讲话的方式 , 就能看到令人惊喜的好结果 。比如 , 对孩子说:“请你整理好自己的房间 。”“要好好和小朋友一起玩 。”这类比较正面积极的教导所带给孩子的信息 , 就要比前面所用的那些句子要好得多 。最重要的是 , 你这样对孩子说话比较管用 。
当然 , 你不要期待一句话就会出现奇迹 , 但长期注意这个问题后 , 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举止正在慢慢地发生变化 。
赞扬多一点 , 批评少一点
在游戏场 , 一个年轻妈妈正全神贯注地看着爬在攀登架最高一级上的儿子 。很显然 , 那个孩子很想尝试着冒一下险 , 玩出一点花样 。做妈妈的这时却大声叫道:“当心 , 别跌下来!”当然 , 这是一个正在担心的妈妈的正常反应 , 但反过来 , 这句话让孩子感受到的却不是担心 , 而是里面的潜台词:“你真是手脚不灵活 , 你肯定会跌下来的 。
我不相信你不会跌下来 。
其实 , 这个妈妈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真是太好了 , 你自己会这样小心地往上爬 , 你抓得这么牢 。”受到赞扬的孩子会觉得非常自豪 , 会更加集中注意力而不跌下来 。妈妈很容易就达到了目的 , 即让孩子小心抓牢 , 同时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
而这一切都是通过赞扬而不是批评的语言做到的 。
正确和积极有效的语言能使你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比较容易地达到目标 , 也能使孩子改变对自己的评价 , 建立起自信心 。当孩子不再听到别人说他“乱七八糟”而是“有条理” , 不再是“乱吵闹”而是“安静”时 , 他就慢慢向着你心目中“好孩子”的方向前进了 。
及时道歉
人无完人 , 万一你对孩子说了一些“不入耳”的话 , 那么请你一定要及时给孩子道歉 , 要知道 , 亡羊补牢 , 犹未为晚 。来自你内心的真诚的道歉 , 可以化解恶言恶语对孩子的伤害 。
著名心理学家、儿童研究专家和作家米勒说 , 一些不恰当的话 , 如“你怎么这么傻?”“我对你已经彻底失望了”等等都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如果你觉得对孩子说这样的话是理所当然的 , 因而不对孩子进行道歉的话 , 会严重地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 有时甚至会让孩子情绪崩溃 , 即使通过好几年的心理治疗都无法纠正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