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话“塑造”了孩子


现代社会 , 用暴力教育孩子越来越受到谴责 。在你把“棍棒教育”扫地出门之后 , 有没有注意到语言在教育过程中的神奇力量:
你的一句赞美可能会极大地鼓舞孩子 , 让他重新建立起自信;你一句批评也可能会让孩子彻底泄气、一蹶不振 。
你的话能“塑造”孩子
小强的妈妈特别希望小强比其他孩子都优秀 , 可是小强总是达不到妈妈的要求 。于是 , 每天 , 妈妈都会对小强念叨:“你怎么这么笨?真怀疑你是不是我生的!”“快去把你的玩具收拾好 , 没见过像你这么懒的孩子 。”“你不要总是瞎胡闹好不好?人来疯 。”……
妈妈这样说小强 , 是希望他不断进步 , 变得更出色 , 可不知道为什么 , 小强却越来越没自信 , 不但没进步反而退步了 。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 , 不会进行判断 , 所以一开始 , 他对于外界给予的信息 , 总是不加过滤地全盘接受 。但外界给予孩子的信息并不都是正确的和有益的 。比如“你为什么不能像别的小孩子那么乖 。”“你总是让我生气 。”“你不能轻一点?”“你不要动 , 做这事你还太小 。”“这个事你肯定做不成的 。”这些就谈不上是对孩子有益的信息 。
由于孩子不懂得应该怎样正确地评价自己 , 对大人说的话也不会进行批判 , 所以在面对上面这些话时 , 会觉得话里的潜台词是:“我真笨 。”“我不会做这些事 。”“我真没用 。”慢慢地 , 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就是这个样子的 , 到这时 , 他就会出现心理问题:在孩子思维的通道口会出现一个“守门人” , 把那些与你一贯传达给他的信息不同的话过滤掉 。
这时 , 即使有人对孩子说:“你做得真棒!”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 因为这个信息与他以前接受到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 , 他还是认为自己很无能 。
随着年龄的增长 , 孩子对事物的判断力会慢慢增强 , 但从父母那里“负面信息”仍然会长久地影响孩子 。
小强妈妈的出发点虽然没有错 , 但是她不妥当的语言却像刀子一样深深地影响和伤害了孩子 , 使小强与妈妈的期望背道而驰 。
少年儿童心理学家锐奇教授说 , 如果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最亲近的人的辱骂 , 那是造成他自我怀疑的温床 。反之 , 一个孩子如果经常性地得到他亲近的人的赞扬、鼓励和关爱 , 那么这个孩子才会去爱其他人 , 这也给了这个孩子一个机会 , 使他能够成长为一个有幸福感和自信心的人 。
一句话 , 你对孩子说什么样的话 , 孩子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对孩子说话有技巧
在孩子面前“小心说话”
很多人以为小孩子什么也不懂 , 因此在孩子面前讲话时非常不注意 , 就好像他根本不存在似的 ,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锐奇教授说:“孩子在出生一年内就能够体会和理解情感上的概念 , 在通常情况下 , 要比我们认为的时间要早得多 , 理解得也多得多 。”
你要充分利用和孩子进行交流的机会 。不要等到你认为孩子能理解和接受时才对他表达你的情感 。从孩子生出来的第一天起 , 你就要让他通过你对他说的话来了解这样的事实:他对爸爸妈妈来说是唯一的、最出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