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总复习教学计划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安排( 四 )


物理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物理题不好做 。这主要是思考的方法不对头的缘故 。
拿到一道题后,一般有两条思路:一是从结论入手,看结论想需知,逐步向已知靠拢;二是要“发展”已知,从已知想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当两个思路“接通”时,便得到解题的通路 。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两头堵”的方法 。这种方法说起来容易,真正领会和掌握并非“一日之功”,还需要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地体会并加以应用 。
六、注意适当分类,把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
当学习过的知识增多时,就很容易记错、记混 。因此,可试着按照课文和某些辅导材料中绘制的框架图去帮助记忆和理解 。
有时,适当地对概念进行分类,可以使所学的内容化繁为简,重点突出,脉络分明,便于自己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可以不断地把分散的概念系统化,不断地把新概念纳入旧概念的系统中,逐步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系统,使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 。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还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七、中考物理考试要点分析
中考物理知识点,力学主要有四个:二力平衡(包括一条直线力的合成、功、功率、机械效率、),密度,压强,浮力 。电学主要有三个: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 。声光热各有一个 。
力学主要要理解力的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三个重要力:一个是重力、还有摩擦力和压力 。在学力学时,应该与生产、生活相联系,并且力争建立物理情景,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对于每一个力学概念要加强理解,力争弄明白每个概念怎么来的,它在讲述什么内容,这个概论有什么用 。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必要的训练,多做题,通过做题检验自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查缺补漏 。
电学计算题是初中电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常作为中考的压轴题.现行大纲规定:电路的计算限于两个电阻串联或并联的情形.为了增加中考试题难度,提高试卷的区分度,有利于重点中学选拔人才,命题者往往在电路的变换上做文章.如:电路中开关的开、闭和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电路图中电压表的连接往往有别于常规,给学生对其连接实质的识别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
我们认为:解析电学计算综合题的关键是教会学生用以下基本知识去简化电路:
1、不计导线电阻,认定r线≈0 。
2、开关闭合时等效于一根导线;开关断开时等效于开路,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 。
3、电流表内阻很小,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流表的地方可看作一根导线 。
4、电压表内阻很大,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压表的地方可视作开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
5、短路模型:用电器和导线并联时,用电器中无电流通过,可以从电路的两节点间拆除 。
6、电压表的连接有别常规时,可据“关联分流法”判断电压表跟哪部分电路并联,就是测那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
近年各地中考力学计算题主要以浮力问题为中心,把浮力、密度、压强、做功等问题结合在一起,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 。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归纳起来,可以为如下几类:
1、浮力、密度型
例:(山西)如图1,重0.9牛的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为25cm3 。若对该物体施加0.3牛的竖直向下的力时,该物体刚好全部浸入液体中 。(取g=10牛/千克)求:(1)液体的密度 。(2)物体的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