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三代妈妈讲讲育儿经


听三代妈妈讲讲育儿经

文章插图
编者按:孩子 , 永远是家里的宝贝疙瘩 。这个“宝贝”到底应该怎么带 , 每个家长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 。本版特请来3位极具代表性的妈妈 , 讲述不同时代的育儿观 。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发展中心主任闫琦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保教授金星明对此进行了点评 。
60年代
统一式的教育 , 忽视了孩子的心理 。
六零年代:粗放型
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行
我几个儿女当年都是“粗放式”带大的 , 没现在这么多讲究 , 他们几个哪个不是活蹦乱跳、没病没灾的?
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 , 习俗上是请子女多、身体好的妇女给喂第一次奶 , 叫做“开奶” 。在此之前只给孩子喂点水 。过去给孩子喂饭没有现在这么讲究 , 就是把高粱米煮熟了 , 然后用嘴嚼碎喂孩子 。
小孩儿出生7天或12天 , 就得睡家里祖传下来的“悠车” 。所谓“悠车” , 其实就是一个木制摇篮 , 把孩子放在“悠车”里 , 肩、臂和腿都要用布带子绑住 , 一是防止翻身掉下去 , 二是让他不“溜肩膀” , 胳膊腿长得直 。
那会儿根本就没有什么“尿不湿” 。尿布都是旧衣服、裤子改的 , 还是那种家里自己织的布 , 硬硬的 , 很粗糙 。从大儿子到小女儿 , 我都一直在用这几块尿布 , 早就洗得泛白或变黄了 。
平时 , 我会给他们唱几首小时候就听过的儿歌 , 其他时间 , 几个孩子几乎天天都去院子里疯跑、去水库洗澡、摸鱼 。???
讲述人:冯淑珍 75岁
专家点评:
冯女士的育儿经 , 绝大部分都被时代淘汰了 。现在育儿注重孩子性格的发展 。而且 , 我们最不主张违背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 , 比如采取绑腿等方法 。因为宝宝出生后 , 下肢呈自然弯曲状态是正常的 , 肩部和头部也是一样 。过分束缚反而会影响骨骼发育 。
【听三代妈妈讲讲育儿经】过去孩子生得多 , 家长和孩子很少交流 , 忽视了心理教育 , 可能会造成其认知能力、语言能力的障碍 , 甚至导致性格孤僻 。但值得发扬的是 , 过去的孩子都是满院子跑 , 有利于良好性格的形成 。
80年代
应试教育的培养下 , 孩子被寄予了过重的希望 。
八零年代:规划型
提前给孩子规划人生
我的女儿是1980年出生的 。那个年代我和丈夫都在单位里忙 。
女儿1个月就断奶了 , 给她喂奶粉 。因为怕烫着她 , 每次喂前 , 我都把奶瓶放在嘴里试试温度 。
3个月时 , 我开始给她吃蛋黄 , 4个月喂烂面条 。
她大一点了 , 必须得边哄边喂 。
老人都说孩子怕冻不怕捂 。每到降温 , 我就给她捂上厚厚的一层 , 晚上反复起来 , 看是不是又踹被子了 。
她小时候爱让人抱着 , 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面 , 我都抱着她 , 全家一起看电视时 , 每次她不老实 , 就放在腿上 , 又拍又晃 , 有时还得使劲地颠 , 这才听话 。
女儿几个月的时候 , 就让她学走路了 。
一来担心地板脏 , 不愿让她在地上活动 , 二来怕爬的时间长了 , 耽误了学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