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改变跟孩子的沟通方式,孩子会更听话

很多家长会头疼:每次让孩子不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 , 孩子总是不听 , 或者越说不要去做什么事情 , 他们就更加想要做 。 这是为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 我想请大家现在来做一个小实验:请大家闭上眼睛 , 放松心情 , 可以想任何事情 , 但是一定不要想白色的北极熊 。 结果如何?这是实验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 是由哈佛大学的韦格纳教授1987年首次进行的 。 实验中 , 研究人员让参与人员试着用言语来描述他们大脑中的想法 , 但是建议他们不要去想“白色的北极熊” 。 如果他们还是忍不住想到了白色的北极熊 , 就请他们摇一下铃铛 。 结果发现 , 这些实验参与人员无一例外 , 总是会忍不住在脑海里想起“白色的北极熊” 。
家长改变跟孩子的沟通方式,孩子会更听话
文章图片
韦格纳教授也算是“思维抑制研究之父”了 , 他在这个领域进行了将近30年的研究 。 如果我们对孩子说“不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 , 很多时候我们反而会提醒和强化孩子那件事情;而且我们的大脑对于抽象式的否定词语会更容易采取忽略跳过的方式 , 而更容易注意可以形象化的内容 。 不要说话变成保持安静 , 不要乱扔玩具改成玩了以后把玩具送回家;坐在椅子上 , 不要乱动改成让我们的小屁屁挨着小凳子我们都能看到后面的表达更容易理解 , 也更有趣 。 而且也更加不容易引起孩子和我们的对抗 。
家长改变跟孩子的沟通方式,孩子会更听话
文章图片
曾经请一对父母做过这样的观察:趁着某一天对方不注意的时候 , 记录一下对方在孩子的对话中使用了多少次“不要” , “不准” , 或者命令式的语气 。 结果让他们彼此都非常吃惊 , 一个周末的上午 , 妈妈反复对孩子说了37次“不要”;而某个晚上 , 爸爸对孩子使用了10次的命令和6次大吼 。 后来父母两个人都说:他们总是觉得孩子老是对自己的话充耳不闻 , 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出 , 即使站在面前和他说道理 , 孩子也总是不停扭动身体 , 东张西望 , 心不在焉 。 却从来没有意识到 , 原来自己和孩子的说话模式 , 是那么冷硬的 。 当然 , 孩子的冲动抑制和逻辑后果的思考能力确实不那么成熟 , 作为家长 , 在一些时候及时提醒也确实是有必要的 。 比如即使提前约定了 , 孩子也还是很有可能因为兴奋忘记了 , 然后在图书馆跑来跑去 。 这个时候 , 父母去及时提醒就很重要 。
家长改变跟孩子的沟通方式,孩子会更听话
文章图片
家长改变跟孩子的沟通方式,孩子会更听话】但是 , 与其训斥孩子“说了多少次 , 不要跑了!”我们还可以做的是 , 告诉孩子“我们在图书馆都是这样走的” , 然后牵着孩子的手示范一下 。 甚至我们也可以提前和孩子做好约定:我们都努力记得在图书馆要轻轻走 。 并问问他 , 如果他忘记了 , 他希望妈妈用什么方式来提醒他?是手指放在唇边做出“嘘”的动作 , 还是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最后 , 我们需要知道:孩子的行为习惯的形成 , 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反馈 。 我们不能以为只要告诉过他教过他 , 他们就会一直记得 。 我们经常抱怨说话孩子不听 , 很多时候 , 可能是需要改变家长和孩子的说话和沟通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