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两种人生

每个父母都希望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 能够出人头地 , 成为“人中龙凤” 。
这种思想也导致了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 , 出现的一些极端方式 , 比如“打骂教育” 。
在传统教育思想里 , 都信奉“棍棒教育” , 因为俗话说“不打不成才” 。
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两种人生
文章图片
同身边一些家长聊到这个问题 , 有些家长说:“孩子不听话就得打 , 打完就长记性了 , 我们小时候不都是这么被打过来的吗?”
也有些家长觉得 , “还是要和孩子讲道理 , 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 心服口服才能真正改正自己的错误” 。
亲子教育家李子勋说过:“打孩子最多只能作为威慑孩子的手段 , 不能作为让孩子听话的手段 。 ”
教育孩子 , 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 发自内心接受这些道理 。
而不是通过武力方式让孩子惧怕 , 用武力的方式可能看起来效果显著 , 但是孩子内心受到的影响 , 在挨打时受到的心理阴影 , 这些都是家长看不到的 。
李玫瑾在一次讲座中曾说过:“经常挨打”和“没挨过打”的孩子 , 长大后差距十分明显 。
“经常挨打”和“没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会有哪些差距?
1、性格差距
小时候经常挨打的孩子 , 性格容易变得暴躁、易怒 , 有攻击性;或者自卑、懦弱 , 连说话都不敢看着对方眼睛 。
马伊琍在一次访谈中说过 , 一开始对待大女儿爱马十分严厉 , 只要犯错 , 就免不了挨打 。
一开始这种方式效果特别好 , 只要马伊琍脸色一沉 , 爱马就会主动承认错误 , 身边好友都夸孩子懂事 , 称赞马伊琍教子有方 。
直到有一次 , 爱马和同龄小朋友一起玩 , 两个人玩过家家游戏 , 爱马被要求演不喜欢的角色 , 虽然爱马不情愿 , 但是也没拒绝 。
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两种人生
文章图片
事后马伊琍问爱马:“你不想演那么角色 , 为什么不拒绝呢?” , 爱马的一句话让马伊琍心头一沉 , 说:“我不敢” 。
马伊琍思考很久 , 才明白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 因为自己的教育 , 导致爱马不敢表达内心想法 。
“经常挨打”的孩子 , 内心想法长时间被压抑着不敢表达 , 时间长了就会变得自卑 。
钟南山院士接受《大家》栏目采访的时候 , 说过一段小时候的经历 。
他有一次把买书的零花钱用来买了零食 , 到了学期末 , 钟南山才坦白这笔钱他没有交给学校 , 而是自己花完了 。
母亲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父亲 , 他顿时觉得自己要大难临头 , 爸爸肯定会痛打他一顿了 。
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两种人生
文章图片
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两种人生
文章图片
可是 , 父亲只是问他:
“南山 , 你好好想想 , 这个事你做得对不对?”
钟南山说 , 父亲这番话 , 比揍他一顿的刺激还要大 。
虽然父亲没有骂他 , 更没有打他 , 却让他认真反省后 , 意识到自己错在哪里 。
没挨过打的孩子 , 内心充满了积极乐观 , 做起事也会很自信 , 因为有父母做坚强的后盾 , 不惧怕困难和失败 。
2、犯错后的态度
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两种人生】要说一个孩子从不犯错 , 那是不存在的 , 在不断地试错的过程中成长 , 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 。
“经常挨打”的孩子 , 犯错后害怕受到责罚 , 容易产生逃避责任的想法 , 隐瞒自己犯的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