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逆反期的宝宝斗智斗勇

大概从1岁半左右开始 , 邓昊敏小朋友就越来越顽皮了 , 把玩具乱扔、用笔乱画乱涂 。
到了2岁以后 , 昊敏小朋友“明知不能为而偏为之”的特点越来越明显 。打屁股、打手、被骂已经是每天的固定节目 , 而这些都丝毫妨碍不了邓昊敏一如既往的逆反心理 。经过几个回合地仔细观察 , 有心的邓妈发现 , 只要稍微改变一下策略 , 对付小小的昊敏逆反心理 , 原来也很容易 。
第一回合
晚餐的时候 , 邓妈没有答应邓昊敏的无理要求——可乐拌饭 , 于是邓昊敏照旧往地上一躺 , 然后作爬行状 , 一边还用挑衅的眼神望着邓妈 。
邓妈一改平时紧张生气的样子 , 双手拍掌 , 大声笑着说 , “大家快来看啊 , 这里有人学小狗 。”邓昊敏一听 , 老大不开心地大声抗议 , 之后飞快地站起身 , 掉头就走 。
心得:面对宝宝的叛逆与好奇 , 以平常心对待 , 切忌大惊小怪 。适当的时候可以利用他的逆反心理进行教育 。
【与逆反期的宝宝斗智斗勇】第二回合
早晨的时候 , 邓妈带着邓昊敏在小区里散步 , 走了一会儿 , 小朋友开始不听指挥了 , 故伎重演 , 往相反的方向走 , 一边走一边转头看看邓妈的反应 。邓妈并没有立即追上去 , 而是继续朝前走 , 见到旁边有一些树木 , 大声地说:“宝宝 , 找不到妈妈了 。”然后躲在树木的后面 。
邓昊敏见到邓妈在跟他捉迷藏 , 顿时忘记了自己“耍酷”的目的 , 开心地追上来 , 找到了躲在树木后面的邓妈 , 更加得意地手舞足蹈 。
心得: 当宝宝调皮的时候 , 做一些其他令宝宝感兴趣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 。
第三回合
在回家的车上 , 邓昊敏趁邓妈不防备的时候 , 狠狠地咬了邓妈一口 , 邓妈没有像往常那般有着强烈的反应 , 而是轻描淡写地对孩子说:“宝宝 , 不要咬妈妈 , 这是不好的行为 。”邓昊敏没有见到他所期盼的情景 , 只好讪讪地坐回自己的位置 , 之后也没再偷袭过邓妈 。
心得:平时多关注宝宝 , 多跟他聊天与沟通 , 哪怕他听不懂 , 只要让他感受到爸爸妈妈的重视及关心就足够了 。
专家认为:对付宝宝逆反心理 , 不要“以恶制恶”
专家说 , 以上案例反映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 就是宝宝在逆反期时 , 家长该怎么办?1-2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 但还不能准确区分“你”、“我”、“他” 。
面对孩子的逆反行为 , 首先家长不必紧张 , 关键是不要“以恶制恶” , 跟他对着干或是硬碰硬 , 这样的做法最终会导致恶性循环 , 造成更坏的结果 。
其次 , 尊重孩子的想法 , 孩子和家长同样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 , 如果孩子的想法不可行 , 家长可以帮助完善和提出合理化建议 , 共同商量 , 不压制或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 。
值得注意的是 , 如果孩子实在蛮不讲理 , 失去理性 , 家长应以平和的态度 , 坚定地予以制止 , 但不要当场啰唆地说教 , 那时他是听不进去的 , 事后可以和孩子谈心 , 防止负面情绪在孩子心理堆积 , 心生怨气 , 加重逆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