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
_原题为: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新华社长沙8月4日电 题:身高焦虑就打“增高针”?危险!
“孩子身高低于同龄人,请问可以打增高针吗?”“我儿子想长到一米八,医生给开点增高针呗!”……暑假期间,一些家长到医院咨询,想给孩子注射“增高针”。
近年来,医学上主要用于矮小症的“增高针”治疗悄然兴起。“新华视点”采访人员调查发现,所谓“增高针”其实就是注射生长激素。专家认为,生长激素有被滥用的苗头,可能带给使用者内分泌紊乱、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等健康风险。
“家长对孩子的身高太焦虑了”,有生长激素企业5年收入增长逾4倍
“人手再多都没有需求大,家长对孩子的身高太焦虑了。”武汉协和医院儿童内分泌科的林鸣医生告诉采访人员,他周一到周五每天接诊50人,周日要接诊70到80人,仅周六休息。现在正值暑假,每天的接诊量还要更大些。
林鸣说,在这些前来求医的人当中,有半数的家长都是来询问孩子身高问题,以及是否需要使用生长激素来帮助长高。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个头不高,就想打增高针、用增高产品。”湖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内分泌科医生徐璇介绍,儿童生长激素的全称是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这种生长激素只能用于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身材等,不能擅自扩大治疗范畴。
采访人员发现,一些民营医院打出“身高70%靠遗传、30%靠后天,定制身高不是梦”之类的广告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生长激素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国内一家生长激素龙头企业年收入连年增长。2016年至2020年的5年间,其年收入增长了4倍多,收入90%以上都来自生长激素相关产品。
林鸣说,实际上,真正需要生长激素治疗的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的孩子只需要进行常规的饮食、运动、睡眠指导,并不需要使用生长激素。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张一宁说:“药物是用来治疗疾病的。不是说我觉得矮、想长到多高,就打点生长激素,这是非常荒谬的行为。”
张一宁说:“目前过度检查和不规范检查的现象非常普遍。有家长到门诊来,一定要给孩子做生长激素化验,我说不用做还被骂。这个检测是用药物激发进行试验,要抽血5次,有很多外在因素影响当时激素的激发水平,需要综合判断。有些医院用不规范的手法做检查,检查结果拿到之后就开始给孩子使用增高针,很不负责任。”
“花48万元孩子长高1厘米”,打“增高针”存健康风险
不久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黄轲接诊了一位病急乱投医的妈妈王女士。王女士担心儿子身高偏矮,陆陆续续在各种“身高促进门诊”就诊,一年下来花了48万元,结果儿子只长高了1厘米。
“儿童生长激素超范围使用已成潜规则,临床上存在疾病诊断不规范、随意扩大生长激素应用范围、过度治疗等问题,带来严重健康隐患。”一位儿科医生忧心地说。
家长不必要的身高焦虑容易被非正规医疗机构利用并放大。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医药代表利用家长为孩子增高的迫切心理,把生长激素吹捧成“增高神药”,其实生长激素分泌正常的儿童是不能注射生长激素的,不然会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等问题。
有医生介绍,有些孩子在注射生长激素后,甲状腺功能会出现暂时性减低的情况,会有疲劳、乏力、虚胖等症状。有些孩子在注射生长激素后会出现血糖高的问题,需要定期监测,避免发生糖尿病的风险。还有的孩子注射生长激素后会引起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现象。
- 刚跨上自行车,婆婆就把我抱住,孕期安全出行,要避开4类方式
- 无影手奶爸|“无影手奶爸”抱着娃“偷吃”雪糕火了,娃就说是不是玩不起
- 时间|认清一个男人对你的心,就看这四个时刻就足够了,过来人都懂
- 惊!连续5年没有大年三十?好在,未来还可能过上两个春节,就在……
- 2022年初中生“标准身高表”:超半数学生未达标,别让孩子拖后腿
- 四维彩超|孕期最关键的4次产检,就算再忙,宝爸也要陪孕妈一起
- 事情|儿子被人抱了一下,母亲就向幼儿园索赔8万,母亲:都可能会抑郁
- 妈妈们|劝告母乳喂养宝宝时有6个表现,要停止喂养,再喂就该积食了
- 智商高的孩子,5岁前就有迹可循,主要表现在这3个方面
- 婴儿对着母亲“微笑”,医生伸手就是一巴掌,了解原因后宝妈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