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佝偻病|小儿佝偻病的症状 小儿佝偻病的预防治疗

小儿佝偻病的症状,小儿佝偻病又被称为软骨病,很多妈妈担心自己的宝宝得小儿佝偻病,那么小儿佝偻病的症状表现有哪些呢,小儿佝偻病能够被治好吗,小儿佝偻病的症状表现部位是哪些呢,下面的小编就来说说:小儿佝偻病的症状,小儿佝偻病的预防治疗。
小儿佝偻病|小儿佝偻病的症状 小儿佝偻病的预防治疗
文章图片
什么是佝偻病
佝偻病,老百姓又常称之为“软骨病”。佝偻病是小儿的常见病、多发病,但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及疾病防治工作大见成效,其发病率已明显降低。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
佝偻病有什么特征
佝偻病的症状主要有说话晚、出牙迟、前囟门闭合晚、方颅、枕秃、夜惊易出汗以及鸡胸、肋缘外翻等。可以补充维生素AD。
小儿佝偻病|小儿佝偻病的症状 小儿佝偻病的预防治疗
文章图片
小儿佝偻病的原因
小儿佝偻病那么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概括地讲,本病是因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造成全身钙、磷代谢失调,钙质不能沉积在骨骼上,致使出现骨骼畸形。
造成维生素D不足的原因:
1、食物维生素D摄入量不足
所谓摄入(吃入)的维生素D系指外源性维生素D,均含于食物之中,如每升牛奶中含维生素D3-40国际单位,一个蛋黄含25国际单位,每公斤肝类含15-50国际单位。实际上这些食物中的维生素D含量往往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如果再加上喂养不当的因素,就很容易造成维生素D的缺乏。
2、紫外线照射不足
内源性维生素D由紫外线照射而来。皮肤的基底层贮存有7-脱氢胆固醇,经日光中紫外线照射后可转化为胆骨化醇,也就是维生素D3。因此,孩子通过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就可获得充足的维生素D3。一般日照时间的长短与佝偻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南方日照时间长,佝偻病的发病率低;相反,北方日照时间短佝偻病的发病率就高。此外,如果存在吸收或阻挡阳光中紫外线的因素,也可造成内源性维生素D生成不良,如现代高层建筑的遮挡;空气污染以及整日闭门不出等。
3、其他因素的影响
包括:(1)食物中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不当:人乳中钙、磷的比例适当,为2:1,容易吸收;而牛奶中的钙、磷含量虽然较高,但因磷含量过高,反不易吸收。因而,牛奶喂养的小儿中佝偻病的发病率较高。
(2)生长发育过快:小儿生长发育过快时,维生素D的需要量大,如供给不足就易发生佝偻病。此外,早产儿原本体内钙、磷储备不足,加上出生后生长发育较快,极易发生佝偻病。
(3)慢性疾病:如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腹泻及肝、肾疾病,往往影响钙、磷吸收,易导致佝偻病。
小儿佝偻病|小儿佝偻病的症状 小儿佝偻病的预防治疗
文章图片
佝偻病的四个阶段
1.初期阶段
多见于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多为神经兴奋性增高的临床表现,如易激惹(睡眠不安,易惊醒)、烦闹、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早期常还未出现骨骼病变。
2.活动期
早期维生素D缺乏的婴儿未经治疗,继续加重,出现了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6月龄以内:颅骨改变为主,颅骨软化。6月龄以后:出现方形头、头围增大,肋骨出现串珠样突起(佝偻病串珠),手腕及足踝部出现圆形状隆起(手、足镯)。1岁左右小儿:可出现 “鸡胸样”畸形,膝内翻(O形腿)、膝外翻(X形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