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逗奶爸|冒着“跪榴莲”的风险写下来的育儿观,建议转给你老婆看看!( 二 )


我相信每个人在决定结婚的那一刻都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 , 我也相信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好妻子好丈夫、好父亲好母亲 。
然而 , 现实总是那么的“骨感” , 在一个家庭里面 , 负责带娃的那一个总归是为家庭付出较多的人 , 也是为家庭牺牲最多的那个人 。
我们很难保证那些辞职回家带娃的人都是心甘情愿、我们也很难保证那个在外工作的人能成为家庭稳定的“靠山” , 我们唯一能肯定的好像是 , 现实总会跟自己的想法相去甚远 。
当感情变淡的时候、当家庭贫贱的时候 , 特别是当观念不同步的时候 , 人的内心总会经受重重考验 。
你总不能一直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说人家付出想要回报就不能是理所当然?
你总不能说人家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就是自私自利、罪恶滔天?
你总不能让自己的生活永远都是“顺其自然”!
你总得做点什么吧?比如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三观?
至少为了孩子也要保持相近的育儿观 , 不是吗?
做父母的其实都一样 ,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真需要什么 , 而是父母觉得自己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
比如孩子胃口不好、不好好吃饭 , 我们会想要带他去医院看看 , 比如孩子成绩不好 , 我们会想办法给他报辅导班 。
没有问题最好 , 但检查和帮助不能少!
管他能不能查出什么毛病、管他是不是真的提升了成绩 , 反正我做了 , 我就能得到一点心安!起码孩子知道我为此努过力了 , 将来对我们不会有那些埋怨 。
这么做并没错 , 问题是我们很容易拿自己的这些付出来“绑架”孩子 。
比如我花了这么多钱给你培训 , 你总得给出好一点的成绩吧?
比如我把你养这么大 , 我的晚年你总不能不管吧?
当然 , 最普遍的是第一种 , 大家都“望子成龙”嘛 , 都希望孩子在小的时候就能超前掌握一些知识 , 长大之后获得相应的成功 , 把孩子的童年看作是人生的“准备期”和“起跑线” 。
很多时候 , 就连我自己都会在潜意识里希望自己能够引导或者应该控制孩子的成长 , 用以塑造孩子的人生 , 尽可能地让他获得成功 。
为此 , 我们会牺牲很多自我 , 牺牲很多有孩子伴随的快乐时光 , 在我们的“苦口婆心”“苦苦相逼”之下 , 我们跟孩子都充满了焦虑和不安 。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付出得越多 , 寄望就越多 , 希望越多 , 失望也就越大!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了 , 人生的“准备期”实际上是在十到十五岁的阶段 , 特别是初中三年的表现就能基本锁定一个人的人生格局 。
而孩子的真正“起跑线”却是父母的经济条件和教育理念 。
从一定程度上讲 , 一个人最终能否“有出息” , 幼年时所受到的各种教育对他的影响都是无足轻重的 , 影响最大的是你家庭的基本条件、收支状况和生活环境 。
如果能保持这几个主要“参数”不变 , 可能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育儿方式 , 几乎都不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
人们常常拿“孟母三迁”的故事来强调成长环境的重要性 , 却很容易忽视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人家有钱!人家有能力支撑数次搬迁买“学期房”!
而且 , 一个人长大后能不能做出一番成绩 , 主要取决于伙伴、整体的运气和周围的环境 。
也就是说 , 一个富贵家庭的孩子 , 只要他的家庭不出现重大变故(比如父母离异、家道败落) , 在正常的教育下 , 他就基本能有一个不错的未来 。
而一个出身贫贱家庭的孩子 , 即便父母拼命“鸡娃” , 他成为“寒门贵子”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 , 即便他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 思想上的很多东西也可能会一直困扰着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