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是真的为孩子好?
在教育问题延续了千百年后 , 大人们至今还没找到一个真正对孩子好的教育 。 有人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 , 抹杀着孩子的童心;也有人想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 可终归还是两全其美 。 在教育问题上 , 总有一方要妥协 。
2017年上映的《天才少女》 , 则把这个矛盾推到极致 。 一个生来就有着数学天赋的小女孩 , 在遇到想让自己快乐成长的舅舅和想要让孩子名流千古的外祖母后 ,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就被摆在了台前 。 两种大相径庭得到做法 , 究竟谁做得才对呢?
文章图片
这一场抚养权争夺战中 , 被忽略的孩子 , 反而成了教育的牺牲品 。 可教育的关键 , 恰恰就取决于孩子 。
尊重孩子的想法 , 平视孩子
很早之前 , 就有人将成长定义为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 但他们却忘了 , 成长还是一个收获快乐的过程 。 只有劳逸结合 , 才能在快乐的环境中继续学习 。 可是当期望不断被拔高 , 孩子的快乐时间不断被压缩 , 这一场劳逸结合的旅程 , 只剩下“劳”这条单行道了 。
文章图片
就好比说我们现在的教育 , 许多孩子在学校课业繁重的前提下 , 家长还要花大价钱给孩子报补习班 , 甚至于请家教 。 此外 , 还要在节假日学习特长 , 这样才能做一个完美的小孩 。 在父母给安排的人生下 , 自小就压力这么大的孩子又有何感想呢?家长的一句为你好 , 是否就真的作对了呢?
影片中的外祖母 , 便是这些家长的典型代表 。 一句为你好就想轻松剥夺孩子的快乐 , 为孩子定义一生 。 即便再有女儿因高压教育而抑郁自杀的事实在前 , 依旧不改其教育态度 。 所谓的为你好 , 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孩子的枷锁 , 某种程度上成了道德绑架 。
文章图片
每一个孩子生来拥有学习的权利 , 也拥有享受快乐和自由的权利 , 这些缺一不可 。 当为了达成某一目标 , 不顾孩子自身的想法时 , 最终只能重现惨祸 。 即便有一天孩子如愿以偿地成为那个成功人士 , 可是被压抑多年的情绪将会慢慢反噬他的心里 。 最终成绩创造出来了 , 可孩子却成了教育制度下的傀儡 , 为别人的期待而活着 。 这样的人生 , 又有什么意义呢?
未成年的小孩子可能并不懂好坏 , 或者即便他们懂 , 也被成年人定义为不懂事 。 在这样枉顾个人意愿的前提下 , 家长一厢情愿的做法只能是适得其反 。 当我看到在外祖母的照顾下 , 天才小女孩哭着打骂扔下自己的舅舅时 , 我便知道了答案 。
文章图片
其实每个小孩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 他们在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中逐渐明白是非对错 。 可惜的是 , 有些家长一直把孩子当成什么都不会的小孩 , 自以为是地做着对他们好的举动 。 而孩子成长的积极性 , 也在家长的压抑之下渐渐被磨灭 。 过度的教育 , 最终反而走上了下坡路 。
文章图片
所以说 , 这就告诉家长们 , 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 不要随意用自己狭隘的观点给孩子下定义;另一方面 , 学会去平视孩子 。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不是你思想之下的附庸 , 没必要居高临下的看待他们 。 平视孩子 , 才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
天才也不能脱离人性
- 9月开学季,大一新生需要家长“护送”吗?不妨听听孩子的真心话
- 孩子频繁要“抱抱”的原因,并非淘气粘人,三种心理需求要读懂
- 讲道理孩子总听不进去?巧用“南风效应”,让孩子自愿听你说话
- 越聪明的孩子越难带!孩子要是有这3个“烦人”表现,家长该高兴
- 富养不靠谱,穷养就靠谱吗?李玫瑾简单7个字道出养孩子的精髓
- 常抱着和躺着的孩子,哪个发育更健康更全面?家长抱娃姿势需重视
- 孩子小学六年很关键,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为孩子的成长打好基础
- 孩子上小学后该不该报那么多兴趣班?坚持3个原则,少走许多弯路
- 孩子几岁和父母“分床”?李玫瑾:至少过了这个年龄,太早不合适
- 能在这些方面“将就”的妈妈,教出来的孩子,多半很出色